香港觀察:香港人是否還能爆發五十萬人激情?

【新唐人2014年4月2日訊】太陽花運動是台灣大學生發起的一場反服貿運動,由最初佔領立法院,到佔行政院,再到「330」 凱達格蘭大道上五十萬市民的大集會,台灣各界的輿論幾乎壓倒性支持學生一方,不僅激勵了台灣人維護自由民主的決心,也衝擊到為爭取香港真普選而勞心憂慮的香港人。日前,有英媒發表專欄文章,對比討論了台灣太陽花學生運動與香港人蘊釀多時但仍未發生的「佔領中環」運動所反映出的港、台差異。

《BBC中文網》4月1日發表了自由撰稿人鄒頌華的評論文章《香港觀察:五十萬這個數字》。文章表示,台灣發生的太陽花運動牽動了香港人的情緒。香港人由從前的瞧不起台灣人,到今天的羨慕台灣人,正好印證了香港本身的盛衰榮枯。

文章反思,香港的五十萬人上街示威已是十一年的事,如今「仿如隔世」,民主沒有遍地開花,反而是「不進則退」。台灣今天可以五十萬人走上街頭高呼「台灣的未來應該由我們自己決定」,而香港卻被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公開強調「北京有權責決定香港政制發展」而「一錘定音」,就像已被判了刑。佔領中環運動部署了一年仍未有行動,社會輿論對佔中行動亦不看好的原因,就在於缺少一鼓作氣的勇氣,「看似經過一年時間的精心部署,實際上卻給人書生論政,紙上談兵的印象」,

文章表示,在香港,凖備佔中的都是些人約黃昏的「社運大佬」。他們的當務之急,是要去各大學「招募」義工和志士。被喻為社會良心的大學生對香港政情和命運之冷淡。而面對一個不講道理的政權,「和平、理性、非暴力、非粗口」(簡稱「和理非非」)實際上變成了一道「緊箍咒」。香港人寧願選擇自殘又不奏效的絕食方法,也要死守「不犯法、非暴力」的底線的背後,實質是「香港人面對真正的抗爭,其實有點害怕」。

文章感嘆到:「香港人,身段太高貴了,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只有悲情而沒有勁兒的運動,即使再有五十萬人,也難以像台灣般可一呼百應。更何況,香港最引以為傲的五十萬,恐怕已是過去式。」

網絡上有讀者留言分析說:香港社會缺乏公義精神,每一個人都希望別人去爭取犧牲,自己坐享其成,所以抗爭活動作不起來。台灣的學子從小就當志工或參加公益活動,早就習慣這種為別人爭權益的抗爭活動。

留言寫道:「香港人要爭取民主要多一些造反的勇氣,要彼此同氣連枝手牽手往前衝,最重要的別被法律框框限制住,記得政治高於法律,人民有權制定、修改及公投法律,而不是法律限制人民所有權利義務。」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