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襲」發生在中美兩國的最大不同

【新唐人2014年5月2日訊】(新唐人記者林妙音綜合報導)4月30日,新疆烏魯木齊市火車站外爆炸,造成重大死傷。中共當局定性為「暴力恐怖爆炸襲擊案」,但海外媒體對此說法相當謹慎。學者及軍事專家認為,中共當局應檢討少數民族的政策,亦有觀察點評了所謂的「恐襲」發生在中美兩國的最大不同。

中國VS美國

爆炸發生後,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要求「採取果斷措施,堅決把暴力恐怖分子的囂張氣燄打下去」。類似的指示,也在3月1日昆明火車站恐怖襲擊後作出。

獨立評論員長平在香港《蘋果日報》撰文表示,中共當局在案件發生後,不允許媒體自由報導和討論。有人認為媒體深入討論會讓恐怖分子得逞,從而搞出更多襲擊。但現實明明是,恐怖暴力襲擊發生在輿論被嚴格管制、新疆社會也被嚴格管制之後。

目前,新疆、西藏的民族關係越來越糟,自焚或者暴力活動越來越多。

對比美國「9.11」恐怖襲擊,長平認為,時任總統布什成為「受益者」,從一個勉強當選的總統變成了一個「救國救民」的英雄領袖,支持率攀上高峯。這種現象讓人思考,恐怖活動對於當權者來說,到底意味著甚麼?

「民選總統面臨的威脅是,如果處理不好恐怖事件,不能保障國民的安全,你和你的政黨將會被選民拋棄。可是,如果恐怖襲擊發生在專制國家,這樣的邏輯還存在嗎?昆明事件之後,當局有了更多的理由監控民眾,打擊不同異見者,收緊媒體和網路控制,這些不都是專制者夢寐以求的東西嗎?」

據稱,長期研究西藏和新疆問題的作家王力雄曾給出一個結論是:中國有一個長期吃「反分裂飯」的官僚利益集團。這個集團龐大到超過你的想像,僅省部級以上的部門就有十三個,擁有的權力、人力和資源非同小可。分裂活動越多,他們就越重要。有一天「分裂」問題解決了,他們的既得利益就不安穩了,甚至沒有了。

長平表示,自己也曾聽一位海外人權活動人士講,國內的地方警察曾對他說,如果你沒動靜了,我們就失業了,你還是多少搞點事出來吧!

「於是我想,有多少人在吃』反恐飯』呢?有一個主張煽動民族主義情緒的學者說過,國家(其實是統治者)需要敵人;有了敵人,人民才會團結,因此沒有敵人也要製造敵人。按照這個邏輯,恐怖分子難道不是送上門來的大禮嗎?」

911那天 布什將目光投向了上帝

布什與中共當局者在對待重大危機時,所表現出的不同的地方,或許還有另一處。

2001年9月11日,當紐約世貿中心和五角大樓遭到襲擊的消息傳到布什耳中時,他正在佛羅里達州薩拉索塔的一所小學參觀。布什迅即離開了學校,登上了「空軍一號」。在飛機上,他打電話告訴妻子,他已經在回家的途中了。在談到可能有飛機在往白宮方向行進時,布什告訴妻子:「如果我在白宮,且有飛機來襲擊白宮,那我所能說的就是我希望自己當天讀了《聖經》。」

當天晚上,布什返回了白宮,隨即通過電視向全國發表講話。他用《詩篇》23篇上的話語安慰國民:「今晚,我請求大家為所有悲痛的人,為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們,為所有感覺到自己的安全感受到威脅的人禱告。而我的禱告時那位超乎我們眾人之上的大能者會安慰他們,因為他通過《詩篇》告訴歷世歷代的人們:『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 在演講中,布什還宣佈了全國祈禱和追思日的消息。

也就是說,在危難發生時,總統布什將目光投向了上帝。因為,對美國而言,宗教是立國之本。

對中共說法 外媒用詞謹慎

此外,由於新疆爆炸案後相當長的時間,中共官方媒體是唯一消息來源,因此外媒在報導時,非常小心,並未全盤照收官方說法。

如路透社與美聯社僅用中性的「攻擊」、「爆炸」字眼描述案情,又將官方通報的恐怖主義分子加上引號。路透社更解釋,當局慣於將伊斯蘭武裝者與分裂主義成員冠上恐怖主義頭銜。

由於烏巿火車南站爆炸案普遍被外界視為是經過部署策劃,做法客觀上針對剛到訪的中共總書記習近平

外界對疑犯首先用刀製造少量恐慌,令人在沒有防備下進行爆炸的手法,表示令人難以接受,應該受到譴責。

《自由亞洲電台》引述法國塞爾奇.蓬多瓦茲大學副教授張倫的話表示,首先這事件的事實不清楚,信息不清容易引起猜忌及社會各種矛盾。第二,最近從雲南到新疆包括前兩年,接二連三出的問題,證明中國現在的危機深重。第三,他能理解少數民族的憤怒,但不可以恐怖主義方式針對平民來表達反抗。最後,中共當局對少數民族從新疆到西藏,必須從根源上加以解決,嚴酷的鎮壓方式最終未能達到官方預期的結果。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