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魚:李承鵬被銷號 都是「自由」惹得禍?

今天,從「環球時報」的一篇評論中獲悉,「大眼」李承鵬的新浪微博帳號於7月7日被徹底註銷。

該評論作者認為,李承鵬被銷號,是早晚註定的事。原因是,類似李承鵬這樣的公知人物,消費政治成癮,有點像吸毒。完全站在了主流社會的對立面,不斷觸及政治底線,所以他不可能長久地走下去是註定的。

曾經是足球名記的李承鵬,辭職後專注于社會時政評論,是世人皆知的事,由此擁躉者眾。

不可否認,李承鵬的熱,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其激烈、尖銳的言論,甚至不可否認,虛擬的網路人氣,加重了他在現實生活中的籌碼。但就因為他有大批的追隨、附和者,他就該被剝奪發言權嗎?作為民企的新浪,之所以能在互聯網上混得下去,依靠的是什麼?當然是人氣,因此對於李承鵬這樣的「人氣王」,新浪主動去銷他的號,禁止他發言,無疑是自斷財路。所以可以肯定,新浪這般作為顯然是授意於「他人」的。

2014年已過半,所有的人都知道,這半年來是輿論管控最嚴格的一個時期。為什麼主流「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主流給出的理由已經很直接:中國不會放棄特色建設,更不會迎合PS,追求所謂的「自由」。而李承鵬之流顯然是太過「自由散漫」了,自由到無所顧忌地「批評政府」,自然不可能被主流長久遷就。

但不知動用封殺手段者想過沒有,李承鵬之流的言論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回應?首先我個人以為,李承鵬數千萬擁躉者的回應可以喚作一種民意,民意不予理會,不予疏通,而是採取強硬手段來堵塞,傾聽民聲,開門納諫,豈不成了一句空話?其次,政府消費的是群眾上繳的稅金,就應該接受群眾的監督、批評。政府花著群眾的血汗銀子,卻不讓人家監督,這是什麼行為?更何況,政府是武裝到牙齒的強勢力量,如果連幾句批評的話都承受不住,是不是太過脆弱了?而一個冬怕雪花、夏怕蚊子的政府,百姓又怎麼指望其罩著安享生活?

在環球時報的這篇評論中有這麼幾句話:「激進自由派必須有底線意識,他們需要恢復已經失去或者麻木了的敬畏感」、「如履薄冰的意識,什麼人都應該有一些」、「嚴重違憲的言論不可能在中國暢行無阻」、 「在與激進自由派力量打交道的過程中,國家是表現出了耐心的」。

在這,我必須聲明,上一段文字是從原評論文章中原汁原味複製粘貼過來的,沒有經過絲毫加工,所以不存在偷樑換柱、斷章取義之嫌。因此,若是有人伺機待噴,請先回望一下原文。

現在我來逐一分析一下上述文字。

首先我不能認同「激進自由派」這樣的定義。追求自由,追求獨立,似乎並非完全西化的東西,早已為國內有識之士吸收和接納。

「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世,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這是現代著名史學家、教育家陳寅恪先生為早年追求新學的王國維先生寫下的一段紀念詞。這段話被歷史視為「革新改良」的民族精神瑰寶,至今鐫刻在王國維先生的紀念碑上。從這可以看出,追求思想上的自由,精神上的獨立,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把追求自由看成是對政府缺乏敬畏感,是不是太可笑了?恰恰相反,現如今,麻木了的是人們指出某些不好的政府行為的勇氣,和政府自己的糾錯意識。而這個前提導致的結果是官場腐敗成風,才不得不花大血本反腐。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是既定的黨政工作作風和原則。從這一原則上能夠讀到的解釋是,鼓勵和支持群眾對政府工作多提意見。而「言論自由」更是以不容置疑的顯赫身份成為憲法之一員。這麼看來,只要不以顛覆ZQ為目的的一切言論,都是合法的,不該以罪論處。然而,李承鵬的言論從此將失去自由,又為哪般?在環球的評論中,作者聲色俱厲地表示「嚴重違憲的言論不可能在中國暢行無阻」。那麼請問,李承鵬的哪一詞,哪一句涉嫌「違憲」了?我所瞭解的李承鵬,不過是多了一些文字調侃而已。玩一玩黑色文字幽默,也是違法、甚至是犯罪的依據嗎?我不敢將一部共和國法典喻為「叢林法則」,但事實證明,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已然「如履薄冰」,而這正是權力的治下目標,也是環球評論員明確要求群眾的。試想,在某種惴惴不安的環境中生存,還奢談什麼幸福,又該如何保證生命品質?

當然,包括筆者本人,乃至更多有追求自由意識的人都知道,環球這篇評論並非危言聳聽,而是直接了當地釋放出某種信號:「國家是表現出了耐心的」,潛在其後的隱言是挑明瞭的威脅和警告,我不知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悲哀呢,還是幸運?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