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寧:高爾夫的政治學

不同的體育運動,具有不同的政治與意識形態意涵。如果乒乓球是最非政治的運動,那麼高爾夫則可能是最具政治意涵的運動。

A:我斷定,艾森豪威爾總統是個親共分子。
B:這個絕對不可能!
A:為什麼?
B:因為他酷愛高爾夫
A:好吧!
——美國,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期

A:我斷定,這個總書記對黨二心,說不定哪一天會幹出分裂黨的事情來!
B:這不可能。他是最堅定的改革派,你憑什麼這麼說?
A:因為他愛打高爾夫。
B:好吧。
一一中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期

A:為什麼你們高爾夫球場越禁越多?中央三令五申,04年以來發文十道以上嚴禁建新場。
B:我承認,是我們的工作不力。
A:就你們這裡球場數量全國最多。你們的眼裡還有中央嗎?
B:我們要做出深刻反省。
A:如果你們鎮不住高爾夫這股歪風,我們就建議中央換得力的人來制止。
B:是是,我們立即採取最有效的措施,馬上就發文。
A:給你們三天時間!
B:好吧!
一一中國,2014年上半年

中國的東邊,有兩個鄰國。它們分別是南韓與北韓。這兩個國家原來是一個國家,後來被東西方兩大政治陣營一分為二,它們同文同種,自然環境相同,生活方式相同。但是,兩國之間有個世人皆知的重大不同:即兩國的社會政治制度與意識形態,不僅不同而且截然相反。兩國還有一個不太為世人所注意的重大不同,這就是對高爾夫運動的態度不同,不僅不同而且截然相反。據報導,韓國有500多個高爾夫公共球場,有成百萬愛好者與世界一流的男女職業高爾夫運動員。北韓,則沒有一個公共球場,沒有一位職業高爾夫運動員。南韓民眾可以自由地熱衷高爾夫運動,北韓當局嚴禁民眾從事高爾夫。

在中國,高爾夫作為西方資產階級生活方式的一個標本曾長期被禁止;今天,高爾夫運動,雖然已被列入奧運項目,雖然在中國不再被取締,但是仍然受到嚴厲的限制,甚至扼殺。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不再有接觸高爾夫的黨國高級別領導人。政治上,這可以理解,有前車之鑑,沒有人願意冒這個風險,哪怕是應外國元首邀請試揮一桿。

最近發生了兩個與高爾夫有關的新聞進一步表明,高爾夫在中國的命運堪虞。一位知名的企業家領袖,因在自己的微博上貼出幾張自己與公益活動人士打高球的照片,引起了不少網友的政治指責乃至圍攻。另一個更為重大卻未引起廣泛關注的新聞是,北京市水務局,未經任何法律程式,在上半年突擊發文,把高爾夫球場的用水價格從每噸4元上調40倍到每噸160元。北京最早的高爾夫球場之一的北京國際高爾夫球場的一位主事告訴筆者:該球場每年用水約50噸,漲價前水費約每年200萬元,漲價後水費每年約8000萬元,而球場每年的全部收入約為2000萬多一點。這樣的水費政策很顯然是絞死高爾夫球場的節奏。

不同的體育運動,具有不同程度的政治與意識形態意涵。如果乒乓球是最非政治的運動,那麼高爾夫則可能是最具政治意涵的運動。如果在文革期間從某人家查抄到高爾夫裝備,查抄者用不著任何其他理由而是直接指責其為剝削階級壞分子,不僅沒收裝備,而且將人立即打倒。與乒乓球拍子意涵不同,高爾夫裝備顯示著特定的階級成分、政治身份、土地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政治制度與社會道路。

今天的中國比文革頂峰期間的確有很大的變化。人們不再從政治上打倒熱愛高爾夫的非政治人士,不再用政治理由來高調禁止高爾夫。今天,敵視高爾夫的人所使用的藉口已經改換為環境保護、水資源、農藥污染、佔地、奢侈消費等冠冕堂皇的理由。但是,所有這些理由都是無效的,就像本文一開始依據事實所虛擬的三段對話一樣,政治與意識形態才是贊成與反對高爾夫的終極理由,才是區分不同社會政治制度的分水嶺。在上述對話中有個不約而同的共識:高爾夫是檢驗政治立場的最好試金石。對待高爾夫的態度,在根本上,是一種政治態度,關係到對政治制度、生活方式、個人自由與價值觀念的重大選擇。

在太平洋的對岸,美國擁有接近兩萬個高爾夫球場。中國迄今約有500個左右的球場。球場數量差距折射了中美之間的差距。再以東邊的鄰居為參照,南韓與北韓,就是一個很好的對比:一個自由民主,一個共產馬列;一個球場遍地,一個片場沒有;一個土地國有,一個土地私有;一個貧窮潦倒,一個自由繁榮。如果中國青睞北韓模式,那就必須從嚴限制高爾夫。南韓與北韓兩條道路之間,以高爾夫為例,中國,你到底應該走哪條路呢?

文章來源:《新世紀》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