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債市波瀾再起 第二例債券違約近在眼前

【新唐人2014年7月18日訊】(新唐人記者陳遠輝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債市波瀾又起。繼上海超日太陽能3月份無法如期全額支付債券利息,開了大陸公司債市場違約先河後,華通路橋將可能成為首家無法兌付本金和利息的企業。

近日,山西民企華通路橋在上海清算所發布特別風險提示公告稱,公司將於下周三(23日)到期的一年期短期融資券面臨本息兌付不確定性。該短融代號為13華通路橋CP001,金額為4億元人民幣,票面利率為7.3%。

該公司表示,董事長王國瑞仍在協助有關部門進行調查,並未透露更多細節。據大陸媒體報導顯示,因涉嫌違法,王國瑞的中共政協第十一屆山西省委員會委員資格已經被撤銷。

早在3月份,上海超日太陽能就因債券付息違約,開了中國大陸公司債市場違約先河。華通路橋如果違約,將是首家無法兌付本金和利息的企業,也將是銀行間債券市場的首例違約。

國泰君安債券分析師徐寒飛對「彭博社」表示,華通路橋違約的可能性很高。如果該公司違約,這個事件將對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產生很大的影響。

國信證券固收團隊認為,本次到期兌付不確定直接導火線是政治事件。「在目前的背景下,政治風險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因素」:一般來說,如果發行人的運營嚴重依賴於實際控制人的政治資源,則該發行人受到政治風險影響的程度較高。

在同一天發布本息兌付存在不確定性風險公告的還有另一家民營企業——江蘇恆順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恆順達發布公告稱,將無法在本月29日如期兌付於三年前發行的那隻中小企業集合債的本息。

更多的違約將來臨

標準普爾在6月15日的研究報告中表示,截至12月31日,中國企業的借貸增加至14.2萬億美元,超過了美國的13.1萬億美元,躍升至全球第一。

「彭博社」匯總的經濟學家預估中值顯示,中國大陸經濟今年全年增速料放緩至7.4%,創下2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中國企業所面對的經營環境愈發艱難。未上市開發商興潤置業3月份倒閉也引發了外界對違約大範圍爆發的擔憂,尤其強烈擔心與不斷降溫的房地產市場相關的企業。

穆迪高級副總裁Ivan Chung對「彭博社」表示,當局干預的可能性低。更多的違約將可能發生在面臨產能過剩的領域,諸如建築,鋼鐵和大宗商品。

海通證券的李寧也認為,更多的違約將來臨。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