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反壟斷風暴」為何不孚眾望?

【新唐人2014年8月27日訊】(新唐人記者琮鈺綜合報導)在中共《反壟斷法》實施第6年時,發改委發動「反壟斷風暴」,頓時眾多知名外企紛紛陷入「壟斷門」,橫掃眼鏡、無線通信、電腦軟體和汽車等行業。8月20日,發改委更是開出創紀錄的12.35億元罰單。但中共當局的「反壟斷」行動不孚眾望,不但沒有贏得社會輿論的支持,而且還遭到民眾的譏諷。

按照經濟學原理,壟斷行為是通過法律上的特權,對供應來源的控制,或企業間的聯合行為來實現的。它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但會破壞競爭機制,進而影響社會資源優化配置、技術革新和經營者組織效率,損害消費者利益或造成社會公共利益損失。據維基百科介紹,壟斷通常有三種原因:自然壟斷(Natural monopoly,最常見的壟斷形式)、資源壟斷和行政壟斷。

一般當政府對壟斷企業進行反壟斷調查和處罰時,會贏得民眾和社會輿論的支持。然而中共發改委所掀起的「反壟斷風暴」卻招來譏諷,而在華的外企不僅「自律」,還紛紛表態配合這一奇怪舉動。

中共「反壟斷」主要針對外資企業

今年中共發改委所掀起的「反壟斷風暴」,並沒有針對行政性壟斷的國有企業。這一類企業,涉及石油、電信和銀行等大眾必需消費行業,對大陸經濟和消費者權益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中共發改委的的「反壟斷」多是針對高檔消費商品行業,而且主要是經濟性壟斷的外資企業。

中共當局「反壟斷」這種明顯的傾向性,不但偏離反壟斷的真正意義,而且其公正性令人質疑。

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報導,無論奔馳、寶馬和奧迪等豪華車商,還是日本汽車零件生產公司,都是處於充分競爭的行業內,只是利用企業自身競爭優勢,在市場競爭中形成一種市場壟斷,也稱為市場性壟斷。這些企業的市場壟斷地位是在為消費者提供優良品質的產品與服務後形成的,是消費者長期選擇的結果。這種市場性壟斷是無權也無法排斥競爭對手進入市場參與競爭的,消費者依然具有自由的產品服務選擇權。

然而,中共當局的「反壟斷」開出的罰單絕大多數是針對這種經濟性壟斷、生產高檔消費商品的外企。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謝田教授認為,奔馳、寶馬和奧迪等這些面向小眾、市場狹小、高端的豪華車,卻不太會與美國政府的「反壟斷調查」聯系在一起,因為沒有一家廠商可以壟斷,連寡頭壟斷都不太可能。比如奔馳,它能「壟斷」什麼呢?因為它不是大眾產品,一輛奔馳S級的豪華房車,在美國要10萬美元,在中國更是高達幾百萬人民幣。但在中國,這一奇怪的指控,卻由一個壟斷了國家全部資源、掌控了國家經濟的命脈、操縱了全部國企的一個政權集團,給提出來了。指控的本身,就非常的滑稽、荒謬、和不可思議。

發改委「反壟斷」多集中在高檔消費領域

儘管中共發改委在2013年曾對茅臺、五糧液開出4.49億元的罰單,但高檔白酒以及高端豪華車都不是大眾必需的消費品。被查出的外企高端豪華產品在大陸市場價格偏高的原因,往往是市場需求和大陸高進口關稅等多種因素,未必真正是因壟斷而造成的。

與眾多高檔消費商品「反壟斷」案例相比,民生必需消費品案例十分有限。如:2011年,聯合利華曾因產品漲價收到發改委200萬元的罰單。日化產品本身就是競爭十分激烈的行業,聯合利華也並非是市場壟斷者,況且其漲價的主要原因是企業生產成本增加。

2013年8月,發改委對6家洋奶粉品牌企業處以6.7億元罰款。而當時造成洋奶粉價格高漲的原因是中共當局對食品安全監管不力,導致大陸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爆發,令消費者對本土奶粉產生信任危機。

行政性壟斷的中共國企並未被觸及

在中國大陸,石油、電信、銀行和保險等大眾必需消費領域的行業,都被中共國企所壟斷,消費者自由選擇權益受到限制。這種利用行政權力人為阻止競爭對手進入市場參與競爭的行為,導致民眾經濟損失巨大,阻礙大陸經濟健康成長。

據大陸媒體消息,2011年,中國大陸的網際網路實際費用是韓國29倍,高出香港469倍。著實令人吃驚!

中共銀行保險等金融業國企的壟斷,導致大陸中小型企業因融資成本高昂不下,而陷入財務困境,這是大陸經濟發展的一大障礙。

針對中共發改委對微軟公司的「反壟斷」調查,大陸企業顧問何軍樵認為:「它的壟斷行為還能比的過咱們的央企?能比的過中石化?還是能比的過中石油?還是能比的過中國電信?中國移動?我們的所謂世界500強企業,有幾家不是壟斷企業?所謂的反壟斷調查,可能只是一個藉口,應該更有可能是涉及到它所謂的安全問題。」

中共「反壟斷」不孚眾望

中共當局有關反壟斷的裁決只是由發改委一家通過內部會議做出的,嚴重缺乏聽證、辯護等公正、公開和透明的制度保障。路透社的報導稱,中共發改委官員在與外企高管的一個閉門會議上,曾經「嚴辭厲色」的正告外企代表,說他們如果「寫份自承坦白認錯,好過請外部律師!」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當事人對發改委的反壟斷決定難以獲得有效的司法程式保護。大陸法院嚴重缺乏權威和司法獨立性,無法保證法院受理案件得到公正裁決。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張昕竹,近日被中共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諮詢組以違反工作紀律為由解聘。張昕竹認為,他被解聘的原因是幫外企說話。反壟斷執法已經到了令人絕望的地步,走入了死衚衕。

謝田教授表示,即使退一萬步,中共的調查也不可能公正進行。因為,連中國自己的反壟斷專家,也因為「幫外企說話」而遭到解聘。那剩下的「專家」,就肯定都是一面倒的幫中共當局說話的。這樣的調查,怎麼會有任何公正性可言?

謝田教授還說,正如中國歐盟商會的聲明所述,中共的調查預先設定結論,根本不是公正的調查,人們還在等待,看看那些受到調查的公司,是否會得到完全的辯護權利。從紅朝的歷史記錄看,中共政府的行為從來都是蠻橫、無禮、隨意、粗暴、和完全罔顧法律的。人們已經發現,中共當局使用行政恐嚇的手段,逼迫公司在沒有完整聽證的情況下接受處罰。

對於中共發改委的「發壟斷風暴」,大陸有網友說:「全球最大盜版市場,是哪來的這麼大底氣查人家。」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