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北大清華校長走馬燈高升 任期按月算

【新唐人2015年04月08日訊】近期,有關大陸的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浙江大學,在同一天更換校長一事,引發外界熱議。其中,清華大學前校長陳吉寧,創下了該校校長最短任期記錄。有人戲稱,中國高校校長的任期普遍很短,都要以「月」來計算了。那麼海外大學的校長任命是怎麼樣一個程序,他們和中國的大學校長有甚麼本質上的不同呢?一起來聽聽學術界人士的分析介紹。

大陸大學校長「走馬燈」高升,成為了中國高校的獨特「風景」。3月26號,清華黨委原常務副書記、副校長邱勇升任校長,接替已轉任環保部部長的陳吉寧;北航原校長懷進鵬轉任工信部副部長,由原常務副校長徐惠彬接任;浙大原常務副校長吳朝暉升任校長,接替已轉任北大校長的林建華。

陳吉寧的離任,創下了清華校長37個月的最短任期。2月中剛剛調任中科院的北大前校長王恩哥,任期更是短到只有22個月。

《中國青年報》3月底發佈的一篇評論稱,校長任期短是大陸不少高校都存在的問題。例如,調任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前,申長雨在大連理工大學校長職務上只待了16個月;升任人大校長前,陳雨露在北外擔任校長29個月;而南京財經大學前任校長劉志彪,履職時間甚至不滿11個月。

為何會出現這種局面?原首都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李元華指出,中國高校和國外普通高校的校長,有本質上的區別。

原首都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李元華:「國外的校長他履行的是一個管理協議下的一個管理者身份。中國大陸的校長他是一個官,他有可能是說不同派系的人一上來以後就換自己的人,把自己的人派到那個學校裡做官。尤其跟著他那個人的提升,他又被提升了。所以他往往有的時候是一個跳板。不是一個真正學校管理者的身份。

《中國青年報》的文章,對擁有多家國際著名大學的美國作了對比統計,稱哈佛大學自建校以來,平均每位校長的任期約14年,查爾斯•威廉•艾略特擔任校長一職就長達40年。耶魯大學校長的平均任期也是14年,最長任期29年;普林斯頓大學校長平均任期也達到14年,最長任期31年。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終身教授謝田介紹,美國大學校長的選拔,大致需要經過「建立搜尋委員會、確定人選標準、篩選候選人、候選人答辯、確定最終候選人,和上報本州高等教育委員會批准任命」等流程。

謝田:「整個校長的選舉的過程,選拔的過程呢都是在全校大學教授和學生們的嚴密的注視下進行的。他的任期一般都不是終身制的,都是幾年任期,就是3年、5年不等的任期,但是可以連任的。校長都有他自己的業績的評估,成績的評估。每年他都要接受他的上司,對我們大學來說就是南卡大學總校長和州教育委員會來評估他的成績。」

謝田指出,中國大學教育的最大弊端,是中共對意識形態的控制和壟斷,導致高校喪失學術獨立自由的風氣,成為服務於中共政權的政治工具。

謝田:「你看那個北大校長就任的時候,是中共組織部的甚麼部長跑去任命,這個就非常荒唐。中組部,一個共產黨的一個甚麼組織部長跑到中國的一個最好的大學去告訴人們誰來當校長,這簡直是世界上最荒唐,最荒謬的事情。中共不垮臺的話,中國的大學永遠沒有出頭之日。」

李元華:「中共的校長是中共政策的一個執行者,所以任何的教育理念、教育理想跟中共政策相悖的時候,你要服從中共的政策。所以不能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教育抱負。」

民間也有聲音呼籲,打破「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取消校長行政級別,推進校長公選。

採訪/易如 編輯/李明飛 後製/舒燦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