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拍桌動怒 國務院慌忙第一個「吃螃蟹」

【新唐人2015年05月01日訊】 近期,中共各級官員「懶作為」、「不作為」的問題,再次因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拍桌動怒,而成為輿論界熱議的話題。針對中共中央政令下達遲緩的現象,李克強先後兩次發聲,痛批「處長治國」,中、基層的官員通過「畫圈」、「簽字」變相把國務院出台的文件變成「空中樓閣」。日前,中共國務院針對上述情況公開下發了一個通知,對文件修改、審核、報批環節作出了十分詳細的規定。有輿論稱,在嚴重缺乏外部監督力量制衡的前提下,只從現象上入手找對策是「治標不治本」,不可能解決中共體制帶來的各種「頑疾」。

中共國務院帶頭「吃螃蟹」

4月28日,中共國務院向其下屬的各部委、各直屬機構下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有關事項的通知》。

該通知針對國務院各部門存在的對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的擬印發文件會簽時間過長,文件修改、審核、報批環節工作效率低,對文件是否落實到位缺乏經常性督促檢查等問題,制定了六條詳細的規定。

其中包括: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的擬以國務院或國務院辦公廳名義印發的文件,須在會議結束後7個工作日內印發;有重大修改意見需要協調的,須在10個工作日內印發等等。

《通知》要求各部門要「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確保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得到及時貫徹落實」。

通知最後強調:國務院辦公廳將定期檢查該通知的執行情況,並對發現的問題予以通報。

海外輿論:政令不暢是中共體制帶來的死結

據了解,這個通知是根據4月21日,李克強在中共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的一個文件運轉流程新要求制定的。當時,李克強怒斥部長級參加的國務院常務會已通過的文件,常常被「卡」在處長、司長那裡「把關」,一層一層地「畫圈」,遲遲不下發,有的文件甚至因此變成了「空中樓閣」。

其實,「政令不出中南海」的現象由來已久。胡、溫時代,他們的權力受到江澤民派系勢力的嚴重摯肘,其政令下達不暢甚至無法下達是常態;習、李上台後雖然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老人干政的摯肘,但在反腐高壓下,中共官場從上到下「沒油水或回扣」了,早已習慣撈取「額外收入」的各級官員既不甘心放棄手中的權力,又不敢收錢不辦事,於是就出現了普遍「不作為」、「懶作為」的怠工現象。

2014年7月,李克強在主持中共國務院常務會議時在講話中就曾公開承認,中共國務院制定的政策在下達執行中存在「中梗阻」和「最後一公里」不到位的現象。

2015年2月27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講話中,也曾強調要突破不作為的「中梗阻」現象。

李克強更是多次在不同場合表示,要對為官不為的「庸政、懶政」,「動刀子、出重拳」,近期還在東北視察時放出了「年底算總賬」的重話。

4月20日,香港《東網》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李克強所譴責的這種中共中央政策要處長來「把關」的情況,看似是笑話,但在現有制度下,卻有它的「合理性」。因為按照中共官場的工作流程,擬出台文件都先要由處長審查一番,再上報部門領導審批,才能決定這個政策是實施、修正還是雪藏。於是,處長成為實際的政策制訂者,部長聽處長的意見,總理再聽部長的意見。說到底,「是部長們藉著這個會簽流程迴避自己該負的責任」。

文章認為,沒有一個強大的外部監督力量,要中共地方當局真正放權是不可能的,在目前的制度環境下,這差不多是個死結。

海外輿論則認為,上述現象究其根源都是中共固有的政治體製造成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個獨裁體制早已病入膏肓,從根子上爛透。如果不改變中共的病態體制,只從現象上入手,再怎樣「動刀子、出重拳」也只是治標不治本,無力回天。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