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平:移民以後財富觀的徹底改變

移民對一個中國人的財富觀會產生巨大影響。世界上所有人都知道財富越多越好,所有人也知道得到財富是要付出代價的。如何協調兩者的關係,完全取決於這個人所處的環境。為什麼中國人總覺得賺錢沒有夠,而老外相對來講對金錢就沒有那麼渴望?

一個中國人根本就沒有意識到的問題,就是錢未必就等於財富,想想通貨膨脹馬上你就開始意識到了,為什麼你無論賺多少錢都不覺得夠?打個比方說,表面上你的存款在幾年裡面增加了一倍,但能換來的東西卻減少了一半,通貨膨脹像個吸金的無底洞,再多的錢也填不滿。

那麼人們馬上想到一個方法,就是把貨幣換成固定資產,常識告訴我們這樣可以保值。但矛盾又來了,中國這個社會對固定資產根本就沒有保障,房子應該是最看得見摸得著而且還有實用性的固定資產吧?但70年以後這財產就是空中樓閣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份資產是貶值的,弄不好最終貶值的速度比貨幣還快。

在中國,每個人所擁有的財富就像是浴缸裡面的水,下面的塞子是拔開的,無論你怎麼拚命地往裡灌水,存量終將會逐漸減少。非常顯然,你會有干不動的那一天。

那麼人們非要存那麼多錢幹什麼?這源於中國除了不能保障人們所擁有的財富以外,還有兩樣最基本的東西沒有給老百姓保障,那就是醫療養老,當然還有孩子的教育以及未來。

人們最擔心的是什麼?就是生了病沒錢看病,受到痛苦的折磨,存錢的目的就是為了應不時之需。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在醫療方面做得就比美國好,基本上都是免費的,畢竟美國有三億的人口,而這兩個國家才幾千萬,因此這些年移民這兩個國家的中國人越來越多。

生了病要是沒錢看的確是很糟糕的,還有一個擔心就是老齡化問題,有意思的是,國家越發展,這個問題越嚴重。加拿大人在世界上屬於有名的長壽國家之一,現在就面臨這個問題,因此國會提議將養老金申領的年齡向後推兩年這麼富裕的國家都只好這樣。你就想中國的前景,環境改善使壽命長,這本來是好事,壽命長的話要是沒錢花了怎麼辦?非常矛盾。

經常有人問我,花多少代價移民才合算?儘管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但是從粗賬上來說,就是你預計你將來生病所要耗去的金額,減去可能在中國獲取醫療保障的金額,再加上你預計從70歲往後能活的年頭。但記住把通貨膨脹因素考慮進去,這就變得沒有邊際了。

移民以後這些問題就不用多想了,移民的代價等於購買了將來的醫療和養老保險,解決這兩個問題後,再加上孩子不用操心太多,教育和就業環境使孩子的未來非常光明。因此就的確不需要太多的錢了。

為什麼說不需要太多的錢呢?這裡面房子可以起到的作用是功不可沒的。從歷史上的規律來看,房子起到的是一個蓄水池的作用,就像是我上面提到的浴缸,為什麼國外百姓容許通貨膨脹呢?因為通貨膨脹以後有兩樣東西是升值的,一樣是房子,一樣是自己的勞力價格。也就是說不怕下面漏,整體經濟會使浴缸里的水變多。

新移民比老外辛苦在哪裡呢?就是要供房子,人家老外可以繼承遺產,特別加拿大是免遺產稅的。開始的時候錢要是不夠就貸款,這個房子無論是否還清貸款都可以用來變現。老了以後不怕養老的問題,除了能從政府那裡領到養老金以外,可以從房子那裡得到補充,國外的房子為什麼肯定能升值,因為產權是永久的,房子會破舊,但土地必會升值,這基本上是規律了。

其實中國近年來的新移民到了加拿大以後基本上都可以屬於中產,特別是那些投資移民。賣掉國內大城市的房子便可以在這裡買房,或是付頭款。剩下的就要看自己的能耐了,總之只要你想做事,還是能找到工作的,刷盤子你總會吧。要是干不動體力勞動時,估計也該到領養老金的時候了。

這就要說說體力勞動了,失業率再高,體力勞動總是空缺的,老外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也寧願拿救濟不去干體力勞動。但總歸這是一個機會,從中國職場過來的人,你可以來對比一下,中國的職場,乃至所有人都看好的官場,你要消耗的其實大部分都是體力,而且是無效的體力。喝酒、熬夜、應酬、開會、上班堵在路上、人與人之間暗鬥,你可能會說那至少是腦力勞動,別逗啦,創造性的工作才叫腦力勞動呢。

財富觀改變了以後對於人到底有什麼影響呢?就是不會被錢牽著鼻子轉了,可以很好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不至於不顧一切地去賺錢,而是適當地去用自己的勞動換來讓自己的一生過得更加豐富多彩。更多的時間可以靜下心來看書思考,更多的時間可以鍛煉身體,更多的時間可以陪伴家人,更多的時間去感受周邊一切的美好,體會那些未曾體會的東西,這才叫像人一樣地活著。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