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託貸款:中國影子銀行系統中的下一顆雷?

【新唐人2015年10月28日訊】(新唐人何雅婷綜合報導)眾所周知,中國影子銀行對於中國的金融體系來說,堪稱一把雙刃劍,既能幫助其更高效運行,又積累了相關的系統性風險,加劇了金融體系的脆弱性。而近兩年,在北京當局加大打擊影子銀行力度,收緊槓桿政策背景下,委託貸款卻呈現井噴之勢,成為中國影子銀行新的風險點。日前,有中國金融媒體報導稱,由於銀行委託貸款業務的野蠻式擴張,相關的「後遺症」已開始顯現。

10月26日《中國經營報》報導說,伴隨經濟下行,實體企業資金短缺及償債能力下降,通過委託貸款融資的企業違約的頻率越來越高,甚至商業銀行在其中也遭受牽連。

「銀行貸款的風險都不低,更別提委託貸款了。」報導引述一家股份行信貸部人士表示,委託貸款業務的違約率高是能夠預見的,這對銀行來說也是「一顆雷」。

據了解,所謂委託貸款業務是指,由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及個人等委託人提供資金並承擔全部貸款風險,由金融機構(即受託人)根據委託人確定的貸款對象、用途、金額、期限、利率等代為發放,監督使用並協助回收的貸款。

央行統計報告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新增委託貸款較上年同期增加人民幣7153億元。截止9月末,委託貸款餘額為10.35萬億元,同比大漲18.8%;而去年(2014年)國內委託貸款規模為2.51萬億元,同比增長近100%。在社會融資總規模中,去年委託貸款增幅相當於商業銀行人民幣貸款規模的30%左右,佔國內影子銀行規模的26%,是2012年委託貸款規模的近兩倍。

《中國經營報》日前的報導分析稱,大多數通過委託貸款融資的企業比較難從銀行直接貸款,而對於資金方來說,10%~18%的可觀收益遠遠高於實體產業回報。從銀行的角度看,對這些公司如房地產企業等直接貸款都是要上報總行審批,一般很難通過。分支行要留住客戶,就只能為其做委託貸款。因此,高回報的吸引之下甚至一些公司放棄主業來放貸,但是這些企業對風險的意識並不明晰,貸款到期後的要賬往往不那麼容易。

報導引述業內人士透露,銀行在企業提供充足資產抵押後,為了降低資金方的顧慮,甚至會給委託貸款做擔保。

「銀行表面上對委託貸款的風險不承擔,但是收取了中間費用之後也會參與到追債中。如果委託貸款最後有較大的損失,也不好向資金方交代。」上述中信銀行分行負責人表示。

據公開的資訊,今年9月28日,香溢融通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與稠州銀行寧波分行向杭州市西湖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杭州天億商城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億商城)及其保證人歸還貸款本金5000萬元和利息、罰息等。當日,杭州西湖區人民法院就上述案件出具了受理案件通知書。

10月8日,寧波波導股份有限公司公佈了淮安弘康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淮安弘康」)委託貸款逾期事項的新進展。該公告稱,歷時4個多月的審理後,法院已裁決淮安弘康償還中信銀行杭州分行5000萬元貸款本金及15%的年息,而後續事宜則涉及資產清理相關問題。

有輿論稱,近兩年來,委託貸款違約事件頻頻爆發,顯示委託貸款正成為中國金融領域中新的「雷區」。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