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學者:中國巨變前夕 須破政治僵局

【新唐人2015年10月31日訊】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在星期四閉幕,當局公布了對未來五年中國經濟的規劃。海外的專家學者認為,中國已經處在一個轉型的關口,經濟停滯,最終要打破政治僵局,才有希望。

在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十三五規劃」,試圖對眼前種種「嚴峻挑戰」提出解決方案的同時,多名海外學者和專家都認為,中國已經處在轉型的關口。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終身教授 謝田:「我現在認為,中國實際上是站在巨變的門口,因為我們知道,中國的社會和經濟,都已經到了沒辦法向前邁進的時候。」

美國加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夏業良:「我講的這個巨變前夕,指的是中國會有一次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就是制度性的根本變化,也就是說,中共這個統治會崩潰。首先可能是由經濟危機來引發中共的崩潰。」

當局也承認,目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經濟結構,驅動力必須轉型。但美國加圖研究所(CATO Institute)客座研究員夏業良(Xia Yeliang)分析,中共十五年前就提出經濟增長方式要轉變,至今沒有實現,就是由於以官方意志為導向的計劃思維,是逆市場化而行。

夏業良:「還是那種計劃思維,也就是中央有一個大的目標和規劃,然後要求地方執行,如果是這樣的話,一個是不可能實現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增長方式轉變,第二它也不可能朝著進步的方向在推進。」

夏業良認為,在現行體制下經濟改革,會面臨許多困難。首先,貪腐已經是龐大國家機器運轉的潤滑劑,許多官員失去了利益,就消極怠工;其次,中國老百姓支持中共體制的人已經很少,而少數被體制洗腦附庸的人,卻創造不出多少價值。

夏業良:「過去幾十年能夠為中國創造最大價值的就是市場機制,雖然是不完整的,不全面的,在我看來它只是一個準市場經濟,但就是在準市場經濟的機制下,老百姓仍然創造了那麼多的價值,就是因為每個人自己來更多的決策,每個人知道自己需要甚麼。而現在更多的是計劃回歸,由政府來引領大家,那大家都是一種被動的心態,等著政府看有甚麼招。」

為了應對經濟下行的壓力,這次五中全會提出一系列新的經濟目標,並強調要把創新放在國家發展的核心位置,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但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的謝田教授分析,創業和創新首先取決於個人能力和特質,不是全民都能做,同時也深受現行體制束縛。

謝田:「首先這個社會要有創新的環境,要有非常好的專利的制度,有知識產權的保護,有對仿冒,山寨,剽竊,嚴厲的打擊,才能保證創新的人從中得到收益,才能使他的真正創新產品推向市場。而在中國我們看到,不存在鼓勵創新的社會環境。我們也知道,政府的計劃經濟,和個人企業、中小企業實際上恰恰是對頭。」

謝田教授認為,當前文化、社會問題的焦點、經濟停滯的原因,最後都歸結到政治上的僵局。

謝田:「如果真正想實現所謂的十三五的規劃,想突破困境的話就必須把瓶頸打開,從政治上徹底改變中國現在一黨專制的狀況。不把阻礙改革阻礙進步這些江派舊的政治力量徹底剷除,不解體中共的話,中國就沒辦法進入真正轉型和巨變的時代。」

夏業良:「講一句根本的,中國如果不結束共產黨一黨專制、不搞市場化、不搞私有化,沒戲,完全沒有戲。」

近期還有多位學者撰文,指出中國社會轉型到了關鍵時點。大陸學者、時政評論人士童大煥在港媒發表文章說,市場自由的過程,本身即是國民心靈、道德和人格重建的過程。真正的巨變,不在聲嘶力竭的口號裏,而在悄無聲息靜水流深中。

採訪/朱智善 編輯/尚燕 後製/蘇燦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