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經濟回顧(2016年1月10日)

【新唐人2016年01月10日訊】一週經濟回顧(667)(2016年1月10日):中國股市大跌,兩次啟用熔斷機製,最後放棄試用熔斷。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您收看一周經濟回顧節目,我是東方。星期一中國股市大跌,触發熔斷机制,避免股價進一步跳樓,股市提前打烊,這可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在跌掉五個百分點之後,股市在下午一度停盤15分鐘,但開盤之後更是拋售的厲害,跌幅七個百分點,最後不得不提前一個半小時打烊。熔斷机制是用來防止股市突發崩盤的手段,提供緩沖和冷靜時段,而且星期一是熔斷机制可以試用的第一天,也是今年第一個股市交易日,結果在第一天就用到了。星期四,中國股市再次暴跌,再次啟動熔斷机制,當天,中證監宣佈,為了維護市場平穩運行,暫停熔斷机制,才執行了四天的機製就這麼結束了。這不得不令人想起去年夏天的股災,北京政府的調控能力再次受到質疑。在這之前,中國人民銀行出人意料的作出決定,不再向國家開發銀行提供一千三百億人民幣的信貸,這部份信貸主要是支持經濟房和基礎設施建設用的,據說作出這個決定,是因為央行相信,市場有足夠的通貨,而投資者的解讀是,當局不再繼續刺激經濟。當中國股市蒸發掉七個百分點之後,央行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向市場注資,規模正好就是一千三百億人民幣,據說這是表明態度,央行的寬鬆信貸政策不變。中國這條經濟大船要改變方向,但掌舵的往往給出模棱兩可的指令。去年夏天的股災,三十幾萬億人民幣的資產蒸發,跟北京政府的政策失誤和溝通不清晰有關。打那以後,北京政府意識到,加強和改善跟市場的溝通是多麼的重要。不過,中共向來是黑箱作業,決策過程不透明,既沒有透明的意識,更沒有透明的機製,要改善跟市場和公眾的溝通,談何容易。這個星期,北京政府的溝通,一個是喉舌人民日報的文章,說中國經濟降溫將是長期的,並強調國營企業的改革,以及債務重組﹔求是雜誌刊登了財政部長樓繼偉的文章,同樣強調了結構改革的必要性。擺在北京政府面前的,是長痛和短痛的選擇,誰都知道長痛不如短痛的道理,但當局也非常清楚,沒有一定的經濟增長,改革難行寸步,但市場越來越懷疑政府刺激經濟的能力,硬着陸也許難以避免,國營企業的倒閉、債務從組難以避免,在這個過程中,決策機製的透明,溝通的準確和及時至關重要,這都是北京政府的軟肋。中國經濟興奮劑已經吃到頭,再吃也走不了幾步,可不吃吧,一步也走不了。這是今天的開場白。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