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宋玉蘭們一貧如洗,是誰的恥辱?

「從17歲到57歲,山西省陵川縣積善村代課教師宋玉蘭堅守三尺講臺40年,她用生命中最寶貴的時光照亮這個偏僻的小山村。雖然宋玉蘭這一輩子每月工資最多時也只有一百多元,但她喜歡孩子,說「我離不開孩子們」;鄉親們也敬重她,說「她是小山村不滅的蠟燭」。這是大陸媒體上一篇廣為轉載的有關鄉村代課教師宋玉蘭的新聞報導的第一段。

報導裡說,1975年的一天,生產隊的領導找到當時才17歲,還是個學生的宋玉蘭,問「村裡小學沒有老師,你能不能給孩子們上上課。」坐在教室裡她回憶說,「當年我是邊上高中邊給小學代課,沒想到一代就是40年。」保守估計,在這個現在有1200多人的小村子裡,宋玉蘭累計教出了上千名學生。不少家庭,大人孩子兩代人都出自宋玉蘭門下。
宋玉蘭剛當上老師那會,她的工資是用工分來算的,全年是280個工分,上世紀八十年代,每月可以賺50元,在當時的農村,這收入還算不錯。到了九十年代,月工資雖然漲到100元,但物價漲的更兇,家裡的開支開始不夠用。現在,宋玉蘭每月工資只有150元,一年結一次,到了年底才能拿到1,800元。因為工資低,宋玉蘭所在學校的10多位老師,現在這些外出打工的打工,退休的退休,堅持沒走的只有宋玉蘭一個人。「代課老師退休後一點保障也沒有,現在也不敢退休。」超過退休年齡2年的宋玉蘭說,「自己能幹一年是一年。」

為了維護權益,宋玉蘭也曾堵過領導的門,拍過領導的桌子,但十幾年來始終沒有解決。宋玉蘭平靜地說,「以前被氣哭過,有時一天都吃不下去飯,哭過後再接著給孩子們上課。」 積善小學一位工作十幾年的老教師對記者說,「雖然宋玉蘭不時會為自己待遇問題奔波,但很少見她因此影響孩子的課程,宋老師上課總是兢兢業業」。

作為一個讀者,我一方面深為宋玉蘭獻身鄉村教育的精神所感動,另一方面又為她的工資如此之低而不平,兩者之間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而且據我瞭解,工資這麼低的也不只是宋玉蘭等個別人,而是絕大多數鄉村代課教師。那麼,宋玉蘭們為什麼工資長期這麼低?是因為政府缺錢嗎?顯然不是。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宋玉蘭的工資只增長了3倍,而中國的財政收入卻增長了50倍。如今,中國政府的行政成本高居世界第一,光三公消費一年就達9,000萬左右,而對教育的投入卻長期低於世界平均水準,甚至連一些非洲不發達國家都不如。可見,像宋玉蘭們的工資之所以一直得不到應有的提高,歸根結底是政府的財政分配體制出了問題,是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太低。

特別令人不平的是,當宋玉蘭們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在鄉村,辛辛苦苦教書育人,每月工資卻只有一百多元,窮的一貧如洗的時候,那些貪官污吏們一頓飯起碼都得吃掉上千上萬,甚至幾十萬,更不必說他們貪污的錢財,幾百萬、幾千萬乃至上億的也比比皆是。一個一貧如洗,一個揮金如土。這是誰的恥辱?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