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熱播《少帥》 張學良獲評:不忠不孝不仁不義

【新唐人2016年02月18日訊】(新唐人記者鍾離述綜合報導)目前,中共北京衛視和東方衛視熱播描述張學良的電視劇《少帥》,引起各界熱議。與中共力圖塑造的形象相反,有評論給予張學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八字評價,再現出張學良對中國歷史的惡劣影響。

2月14日,香港媒體刊登署名王沖的文章,對大陸正在熱播的「少帥」張學良做出「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八字評價。文章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對照張學良的歷史進行評價,言之有據。

所謂不忠,是指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張學良一槍不發拱手讓出東北,致使東北軍共損失飛機300餘架,戰車26輛,各種火炮300多門,其中重炮200多門,輕重機槍5864架,步槍15萬支,手槍6萬支。張學良不但對蔣介石不忠,而且對國家也不忠。

所謂不孝,是指張學良對不起其父張作霖。張作霖,草莽起家,打下東北大片江山,交到張學良手裡,三年時間折騰光偌大的產業。加上他喝酒、抽大煙、玩女人,皆為不孝之舉。

所謂不仁,是指張學良殺害與他私交甚好的新聞界名人邵飄萍。邵飄萍是中國近代著名記者、民國初期著名報人、《京報》創辦人。然而,抓捕邵飄萍時,各界人士找張學良求情,張學良最後說:「飄萍雖死,已可揚名,諸君何必如此,強我所難。」最後還是把邵飄萍殺害。

所謂不義,是指張學良串通中共,1936年發動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1929年,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蔣介石遂與其結拜為兄弟,並任命其為僅次於蔣介石國民政府陸海空總司令的副總司令。可是對於結拜之交,張學良全不顧及,悍然發動「兵諫」,扣押蔣介石,令蔣介石聲名狼藉。

張學良承認發動西安事變闖下大禍

著名政論家家曹長青1991年在美國曾親自採訪了90歲的張學良。張學良明顯對當年發動西安事變感到後悔。他反省說,自己的性格可用八個字概括:「魯莽操切,膽大妄為」。「我正是這種性格,才會闖下大禍,做了那麼多搗亂的事。如果說東北人好捅婁子,那我屬於這種人,人家讓我捅一個婁子,我一定捅倆。」

曹長青首次看到張學良本人的感受是:大失所望。他說,以前只在中共電影上看過「張學良」,那次見到他本人,頓感失望,因為與電影中的「張學良」形成強烈反差,他哪有什麼「少帥英姿」,只是一個個頭不高、滿臉老年斑、頭髮稀疏的老頭。

曹長青意識到,中共拍攝的關於西安事變的影片,在選擇演員都用了心計,以增加「張學良」的形像宣傳。事實上確實造成相當的錯覺。在他的感覺裡,以前想到張學良就是「少帥」,就聯想到張學良英姿勃發的正面形像。

曹長青說,別說老年的張學良,即使年輕時的張學良,也不是什麼英姿勃發。他在網路上看到張學良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一個講話視頻,滿口東北土話,甚至連話都說不連貫。所謂張學良的「風流倜儻」等,是中共宣傳刻意營造出來的,為的是強化張學良是「民族英雄」的形像。曹長青說,中共的宣傳從來都是處心積慮的,他們在這方面很有能耐。

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的巨大危害

張學良發動西安事變不僅改變了中國的歷史進程,也造成生命損失。蔣介石逃跑時,摔傷了脊背(到老年要拄枴杖,終生未愈)。蔣的幾十名衛士被打死,蔣的堂侄孫蔣孝先少將、國民黨中常委邵元沖,中將楊國珍等多名國民政府官員被打死。但張學良這個主要肇事者,不僅沒有「償命」,卻被寬大處理,一生衣食無憂,活到101歲。

曹長青評論說,中國近代歷史上,對中國傷害最大的因素主要是兩個國家,一個人。兩個國家,第一個是俄國,一聲炮聲,送來馬克思主義,使中國走向共產道路,貽害無窮;第二個國家是日本,侵華戰爭使共產黨乘機迅速發展,最後坐大,建立紅色政權;一個人,就是張學良,他發動的西安事變,使已近被剿滅的共產紅軍得以倖存。

據史料記載,當時中共的紅軍經過長征大潰敗,再加上張國燾分裂帶兵出走,陝北紅軍只剩2萬人,而當時蔣介石的中央軍10萬,加上張學良的東北軍20萬,以及楊虎城的西北軍3萬,總共是33萬,對於2萬的中共紅軍,絕對可把毛澤東的共產勢力一舉殲滅。但張學良的「兵諫」,改變了國共兩黨關係,使中共紅軍倖存,還被編入國民政府軍編製(八路軍,新四軍)拿到糧餉。

共產黨在整個抗日期間,實行假抗戰、真發展的政策,到抗戰結束時,當初2萬人的紅軍,發展到有120萬人的軍隊。最後又由於蘇聯的全力援助等,從東北開始,打向全國,奪取了政權。

所以,有史家認為,蔣介石和國民黨的失敗,其實是從西安事變開始的。張學良給中國的歷史進程「搬了道岔」,使之滑向有利於共產黨的方向。所以中共當局一直視張學良為「大功臣」,大樹特樹。

責任編輯:曲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