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了解的曹操 淡泊物質天下歸心

【新唐人2016年04月04日訊】古往今來,能成其大業者,都必定具有淡泊精神,即收斂「天下唯我獨尊」的物質和精神慾望,而以天下之大業為己任。三國時期的奇才諸葛亮自甘淡泊隱居隆中,之後才有了負天命輔佐劉備成就基業;而身處同一時代的曹操,同樣甘於淡泊,放棄物質享受,並虛懷若谷,從諫如流,廣招人才,實現了其濟世安民、肅清寰宇之志及一統北方的雄心。

侈惡之大,儉為共德

曹操的節儉在歷史上是相當出名的。他在《度關山》一詩中說道:「侈惡之大,儉為共德。」即認為奢侈是最大的罪惡,儉樸是公認的美德。

曹操是如此想的,自然也是身體力行。東漢末年,曹操頒布了《內戒令》,告誡家人和官吏要節儉。在《內戒令》中,他說自己不喜歡「鮮飾嚴具」,即不喜歡顏色鮮豔的箱子,所用的是舊皮摻雜新皮製作成的箱子。後來因為戰亂,連這樣的箱子也沒有了,只得改用方形竹箱,「以帛衣粗布作裹」。「嚴具」主要是指用來盛放梳篦、毛刷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箱子。

曹操還說:「吾衣被皆十歲也,歲歲解浣補納之耳。」意思是自己的衣被使用了十年,每年拆洗縫補一下還接著用。而且,曹操對被子、床褥只講究暖和,上邊並沒有任何刺繡修飾;帷帳屏風壞了也就是補一下,決不輕易置換新的。

在《內戒令》裡,曹操還提到自己得了一種「逆氣病」,需「常儲水臥頭」。逆氣病是一種氣向上衝而引起的頭痛,大概就是頭風病。為緩解發病時的痛苦,他常要準備一盆冷水浸頭。他用銅器盛水,放久了會有銅臭氣,所以想改用銀製的小方器,但又怕人們不理解,說他喜歡銀製品而生賄賂之心,因此乾脆用木器盛水。

曹操不僅在日常用度上非常節儉,在飲食方面也並不講究。魏明帝曹睿即位後,尚書衛覬在上表中說:「武皇帝之時,後宮食不過一肉。」就是說,曹操日常用餐也不過一道肉菜。

而曹操為自己準備的死時穿的衣服,也只有春夏秋冬四套,裝在四隻箱子裡。他還下遺令不要厚葬。

身居高位的曹操對自己嚴格要求,對家人也是如此。他在《內戒令》裡說:「昔天下初定,吾便禁家內不得熏香。」大意是平定河北之後,他就不准家中熏香,即使把香放在衣內或帶在身上也不行;如果房內不清潔,可以燒楓樹脂和蕙草。

東漢時期,人們喜歡熏香,例如曹操的謀士荀彧,人稱「荀令香」,或稱「令君香」,說明這荀彧喜歡熏香。《襄陽記》記載,荀彧每坐一個地方,那地方就要香三天。地位遠高於荀彧的曹操,顯然不是因為熏不起香而下此禁令的。史載,他的三個女兒因為嫁給了漢獻帝做貴妃,所以才得以燒熏香。

曹操對嫁娶的奢侈之風也深為不滿,他的三個女兒出嫁時都很簡樸,用的帷帳都是黑色的,隨從更簡樸。當時的官宦人家都很流行「文繡之服」和「雜彩絲履」,曹操也曾從江南購得一些分給家人,但他在《內戒令》裡規定「約當著盡此履,不得效作也」。

而作為曹操的妻妾,生活也都十分簡樸,日常用品用壞後就反覆修補,甚至還要親自耕種紡織。

由此觀之,曹操完全不在意甚麼物質享受,而且對此十分淡泊。

垂范天下,風氣改變

東漢末年,戰爭頻發,生產生活遭到極大的破壞,人民被迫流離失所。位居丞相、手中握有大權的曹操,心懷拯救天下之志,從自己做起,厲行節儉,垂范天下。此外,曹操還把是否節儉作為選拔官吏的條件,並將其作為一個官吏品質好壞的標準。

正是在曹操的垂范下,儉樸節約蔚然成風,而這也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慷慨待人,天下歸心

雖然曹操對自己是厲行節儉,但對於手下之人和渴求的人才卻絲毫不吝嗇。史載,曹操攻城拔邑,得美麗之物,則悉以賜有功,勳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毫不與,四方獻御,與群下共之。也就是說,攻城掠地後,曹操得到財物,都馬上賞賜給有功的人,只要功勞級別夠得上,絕對不吝惜千金。這與當時有勢力的董卓、袁紹等所為截然不同。而這也正是因為曹操對物質的淡泊,才能摒棄貪慾,與手下人共享。

曹操還深知,要成就自己的大業,人才不可或缺。為此,他先後頒布過三道「求賢令」,而這是同時代的其他人都沒有做過的。在「求賢令」中,曹操的「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的提法,表現了其求賢若渴之心。

比如,為了讓關羽歸附,他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一蹄金,下馬一蹄銀,對於關羽提出的眾多過分要求一概答應,甚至將赤兔馬贈送給他,還向漢獻帝上書封他為漢壽亭侯,真是用盡心思。其後,在關羽得知劉備消息後離曹操而去時,曹操也沒有阻攔,更沒有追究他過五關斬六將之事,其愛才、守信重諾可見一斑。如此愛惜人才的曹操,也讓關羽心存感激,才有了後來的華容道義釋之舉。

再如,官渡之戰前,許攸前來投奔曹操。曹操聽到這個消息後,大喜過望,沒穿鞋就跑出來迎接,並撫掌笑著說道:「吾事濟矣。」正是聽了許攸的建議,曹操燒掉了袁紹的軍糧,為戰爭勝利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而對於為保護自己而戰死的大將典韋,曹操則下令厚葬。

曹操的赤誠、慷慨待人之心,吸引了天下眾多英雄歸附,他們對曹操可謂是忠心耿耿。據統計,直至曹操去世,其核心謀臣、重要謀士以及各級掾屬(註:佐治的官吏)共有102人。

淡泊中是大智慧

古語有言「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淡泊」不是要出世隱居山間,「寧靜」也不是單純流連山水、慵懶安逸,而是要從淡泊和寧靜中獲取力量,以實現自己遠大的人生志向。

曹操的淡泊物質中,彰顯的是人生的大智慧,而這正是為了實現他理想中的太平世界:「吏不呼門。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禮讓,民無所爭訟。三年耕有九年儲,倉谷滿盈⋯⋯爵公侯伯子男,咸愛其民,以黜陟幽明。子養有若父與兄。犯禮法,輕重隨其刑。路無拾遺之私。囹圄空虛,冬節不斷。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德廣及草木昆蟲。」

這樣的曹操,今天的我們可曾讀懂?

作者:劉曉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嘯天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