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寨卡病毒 全球有22億人身處可能擴散區

【新唐人2016年04月22日訊】(新唐人記者張莉綜合報導)經由埃及伊蚊傳播的寨卡(Zika)病毒在今年成為全球緊急公共衛生事件。日前,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確認,寨卡病毒會造成新生嬰兒的嚴重缺陷。據科學期刊《eLife》發佈的一份詳細地圖顯示,全球有22億人口正生活在寨卡病毒可能會擴散的區域。

通過了解寨卡可能在什麼地方肆虐,研究人員就有可能預測其他哪些地方可能會受到影響。研究人員確認,目前疫情爆發的中心地區,即南美洲的大片區域,是最容易受影響的地帶。

在人數上,共有22億人口生活在被定義為「風險」地帶的區域。人們懷疑,感染該病毒令數以千計的新生嬰兒大腦發育不健全。

美國疾病防治與控制中心主任托馬斯·富萊頓表示,「這項研究標誌著寨卡病毒爆發的一個轉折點。現在已經清楚,這種病毒可以導致小頭症」。

美國衛生官員日前警告說,寨卡病毒爆發將對美國帶來影響,他呼籲當局提供更多撥款抗擊寨卡病毒的傳播。

美國疾病防治與控制中心主任副主任舒查特表示,「據我們目前對寨卡病毒的認知顯示,這種病毒遠比我們預料的更可怕」。

此前,美國疾控中心還宣佈,由於寨卡病例在波多黎各每周都翻倍,該地區得到3900萬美元的緊急資助。

泛美衛生組織報告稱,寨卡病毒目前正在美洲26個國家造成新的感染病例。不過,這項研究還不能解釋,為什麼目前還沒有大量病例的報告出現。

其中一種可能是兩個大洲過去已經有過大量的病例,因而大部分人口已經基本對這種病毒免疫。另一種可能則是,病例可能被誤診為其他疾病,比如登革熱和瘧疾等。

歐洲則似乎不大可能受到影響,但隨著越來越多的證據浮現,這種病毒可能通過更多類型的蚊子傳播,這種狀況也可能改變。

早在今年二月,美國德州的達拉斯報告了第一個本地感染的寨卡病例。不過,這起病例被指是通過性接觸傳播的,而非通過蚊蟲叮咬。

寨卡病毒(Zika),是黃病毒科中之黃病毒屬,經由埃及伊蚊傳播,而使受蚊叮咬的人罹患寨卡病毒感染症(亦稱寨卡熱)。該病毒最早在1947年於烏干達的寨卡森林中的獼猴體內分離出來,因而得名。

責任編輯:許惠安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