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木:你以為是愛國,其實是愚蠢

上初中那會,我老家並沒有太多時政類的報紙可讀,除了在村委辦公室或少數幾個村幹部家能找到市縣兩級的黨報外,再無其它可看。當時,我正處于思想的躁動期,有一種強烈的渴望了解外面信息的慾望,常常四處尋找一切可以讀、可以看的東西。

我的鄰居是一個退休的老幹部,也是村裡為數不多能識字的人,他每天花最多時間做的事情就看報紙。所以,他家的報紙種類是全村最多的,除了市縣兩級的黨報外,也會有一些其它的報紙期刊。

他家開了個小店,有一回我去買棒冰,他人不在,但桌子上放著一份打開的報紙,報頭寫著「參考消息」幾個字,大概是他正在看的。我擋不住好奇心,便拿起來看,一下子就被它的信息吸引住了,以至於他在旁邊盯了我很久都沒察覺。可能是我認真的樣子打動了他,我被允許以後跟他一起看這份報紙。

就這樣,在那個信息貧瘠的年代,這份報紙便成了我最初接觸外面世界的重要通道。記得那時候,我最愛看的就是第二版的「新聞評述」,主要是翻譯轉載一些國外媒體對中國的報導或評述。內容絕大多數是正面的,主題是稱頌中國在經濟、軍事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中國日漸巨大的國際影響力。受了這些內容的影響,在我內心裡,漸漸形成了一種狹隘的世界觀:中國一切都好、美國及盟友都很邪惡。

所以,當聽說美國轟炸了我們的駐南斯拉夫大使館時,不等老師組織,我便同一位要好的同學跑到城裡參加了反美的遊行,還燒了組織者給我們的美國國旗。後來,當我在電視里看到美國遭遇恐怖襲擊,雙子塔被飛機撞毀,死傷無數時,心裡不但沒有悲憤,反而充滿了欣喜,甚至與一群同學下館子慶祝。

現在回頭看,我當初的這些行為是相當愚蠢和冷酷的,它泯滅了我的人性,讓我忽略了基本的價值觀。但在當時我並不覺得,反倒認為這是一種愛國的表現。之所以會如此,是與我所處的環境和所接觸的信息源有莫大的關係,正是因為封閉環境下,單一信息的宣傳才導致我的這種認知偏執。

後來,經過很長的時間,通過閱讀大量的有關憲政民主及公民教育的書籍,我才將這種有毒的思想從我的思維中清除出去。雖然我有幸擺脫了這種思維模式,但許多與我有著類似經歷的人,或許並非都有這樣的際遇或自我的認知能力,讓自己的這種狹隘的世界觀得到改變。

我有一個同學就是如此,當初我們無話不談,兄弟相稱。高中畢業後,各自上了大學後,便漸漸失去了聯絡,後來同學聚會時碰上了,但發現已經無話可說,因為我們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已經截然不同。

席間,我們聊到了台灣問題,他極力主張動武,理由是國家利益大於一切。我試圖跟他解釋,人權大於主權,人類社會首先應該保障的是個體的自由和幸福。何況台灣問題並非武力討伐就能解決,而需要我們改進自身的政治制度,才有可能讓台灣人民接受。但沒想到,他聽完後竟然藉著酒勁罵我是漢奸,嚷著要與我絕交。為了不掃了聚會的興,我只好道歉。

說實話,類似我同學這樣的「愛國者」,在中國有一個龐大的群體,比如每當國外的媒體批評中國的政治制度,又或者披露了某些當權者的腐敗時,便有「愛國者」出來洗地,指責這是敵對勢力的「亡我中華」的陰謀,號召大家愛國,不要上當受騙。可悲的是,就真有很多人相信了。於是,這許多的問題,便在「愛國」的帷幕的遮掩下,萬古長青。

如今,由於網路的發達,類似這樣的愚蠢的「愛國」行為便被無限可能地放大,有時候甚至因為這樣的愚蠢,造成了中國外交上的困境。

比如,2010年5月30日,在上海世博會韓國館門前發生踩踏事件後,中國的網路上掀起了「反韓」熱潮。一些人在網路上發起了「6·9聖戰」,對那些韓國歌迷進行了聲討,因為他們覺得這些中國的韓國歌迷們,那天在世博會上的表現,丟了中國人的臉。

在這種愛國的情緒作祟下,韓國和韓國人很快成為國人辱罵和攻擊的對象,在網路上到處充斥著諸如「韓國棒子」這樣的帶有歧視性的詞語。而之前只在網路上被提及的「書藝申遺」「中國神話源自韓國」以及「端午節申遺」等等有辱中國國體的事情,再次被大肆渲染,甚至一些媒體也跟風炒作,而一些「別有用心」的學者、政客更是加入其中,藉機煽動民眾的反韓情緒,不僅在兩國民眾之間埋下「仇怨」的種子,甚至使兩國的正常外交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但事實上,韓國政府一再強調,這些事件都是子虛烏有,韓國政府從未有過這樣的計劃。可是,又有誰能聽得進去呢?類似的事例還有很多,比如隔幾年就會發生的「抗日」運動,造成了中日兩國許多的正常貿易受損。又比如2008年發生的「抵制家樂福」運動以及「星巴克入駐故宮」的風波,等等。這些事件無不造成中國與這些當事國之間的摩擦,加深了兩國民眾之間的誤解。

倘若是這「愛國」的行為針對的是別的國家,倒也是可以理解。可是,在面對我們口口聲聲稱之為「家人」的「台灣同胞」時,這「愛國」的情緒同樣也是高漲得不行。由於對兩岸領導人會晤發表了不同意見,台灣的蔡英文女士(當時還未當選)的臉書就遭到了大陸「愛國者」的「灌水」。據東森新聞網報道,這些「愛國者」在蔡英文的臉書上大嗆「台灣是中國的」「民進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等極端性的言論,並以極具侮辱性的圖文,對蔡女士個人進行了人身攻擊。

對此,蔡英文女士倒表現出了足夠的包容和風度,她對這些「愛國者」表示「歡迎光臨」,並稱希望讓「新朋友」更完整地看見「民主、自由、多元的台灣」。她的回應,足夠表現出了一個傑出政治人物的素養和隱忍。如此,反倒越發這反襯了這些「愛國者」的愚蠢和可笑。

理性發表不同意見,本該是文明社會最正常不過的常識。蔡英文女士作為台灣地區的反對黨,表達出自己對此次會晤的不同看法,是政治文明下,一種理性的訴求和表達,完全符合文明社會的運作邏輯。若我們大陸的民眾對蔡女士的觀點有不同的看法,大可以藉此機會理性表達,提出異議,甚至向蔡女士提供更合理、更可行的意見。相信,蔡女士也會給予積極和良性的互動。說不定,還能成就一種美談。

可是,這些自以為是的「愛國」行為,卻引起了台灣網民的極度不滿,他們回敬道「你們罵再大聲,也不會增加朱立倫票數」。有台灣網民語帶諷刺地說:「謝謝大陸來幫忙小英,你們罵得越凶,我們就會更愛她呦!希望你們儲備足夠力氣,一路罵到明年我們的選舉!這樣你們也算是沾到民主選舉的邊邊。」這實在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愛國作為一種情感,不能沒有理性的支撐。否則,它就會變成一種愚蠢的情緒宣洩,就會失去本來應有的正義。「愛」不是盲目被動的,愛需要一定的理由。

什麼才是真正的愛國?我以為,愛是一種積極主動的認同,一個國家之所以值得認同,乃是因為它維護公民社會所共同認可的基本價值(自由、平等),使他們的集體存在有尊嚴(人權),有道德目的(正義)義),並符合他們認可的公正程序(法治、公正的政治代表機制)。

假使一個國家罔顧這樣的訴求,那麼便不再值得去愛。

──轉自《大紀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旋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