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樓市高燒致公積金貸空 公轉商為何

【新唐人2016年10月09日訊】隨著大陸樓市高燒不退,住房公積金出現了短缺現象,一些地方政府進而把住房公積金貸款轉為商業銀行貸款,而貸款利息差額則由公積金中心支付給承辦銀行。那麼地方政府為甚麼要這麼做?這種做法對於高燒不退的房價會起到甚麼效果?是不是在進行新一輪的財富轉移?我們一起來看看。

據大陸《財新網》10月8號報導,在房價高企、購房杠桿被不斷加大的背景下,成都、杭州、廊坊等地也出現了公積金賬戶吃緊、放貸週期延長等局面。

此前有報導稱,因為樓市火爆,截至2015年年末,南昌、蘇州、福州、南京等地的住房公積金已經被貸款掏空,南昌住房公積金個人貸款率達112%,在全國個人貸款率超過100%的25個城市中排名第3。

所謂住房公積金,是指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及其他城鎮企業等單位,和社會團體及其在職職工繳存的長期住房儲備金,包含單位繳存和個人繳存兩部分,繳存比例一般來說不低於工資的5%。

黨媒《光明網》的時評文章稱,住房公積金行業間差距超二三十倍,導致貸款買房,成為一些壟斷行業個人賬戶繳存餘額畸高人群的「盛宴」,對於很多中低收入職工來說,由於個人賬戶繳存餘額偏低,很難達到公積金的放貸門檻。如今的住房公積金制度,等於是多數中低收入人群存款,供少數壟斷行業高收入人群貸款買房,屬於典型的「劫貧濟富」。

《現代快報》的報導稱,住房公積金基金很多人繳完了很難用得上,多數人繳了住房公積金,只給了少數人買房炒房。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中國住房公積金制度當初是從新加坡學來的,它的國情實際上和中國非常不一樣,它只是個城市國家,並且法制很完善,中國城鄉之間的差距、東西之間的差距、沿海內陸的差距都非常非常之大,並且整個中國法律制度也不完善,且政府的監督也不完善,所以這個中國不能套用。」

在公積金掏空或吃緊的情況下,許多地方政府開始採取「公轉商」貼息貸款新政。所謂「公轉商」就是把住房公積金住房貸款轉為商業銀行住房貸款,由商業銀行向購房者提供貸款,其中利息的差額由公積金管理中心貼錢來補充。

《財新網》的報導說,成都市年度公積金貸款額度150億已經用完,成都將從10月8號起,實施「公轉商」貼息貸款政策。

而據大陸媒體報導,此前「公轉商」政策在溫州、紹興、南昌、南京等地已經相繼使用。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指出,中國的住房公積金制度,已經把中下階層人群的財富轉移給中上層,而公轉商時,又再進一步把社會財富向中高層轉移。

謝田:「進一步地把中高層人士那個(公積金)貸款變成了一個正規的商業銀行貸款,條件上就等於是更優惠,而最後,這些貸款變成商業銀行貸款了以後,實際上把中國房地產泡沫的負擔轉嫁給了全中國的百姓,因為中國的銀行體系一旦出問題,中國一定是用通脹的方式來解決銀行的問題,財富就是這樣的一步步從中下層轉到了中上層--既得利益集團手中。」

謝田認為,在目前房市高燒不止的情況下,公轉商會把房價推高。

謝田:「現在任何放鬆銀根的方式都會繼續把房價推高,這個也是中共特權利益階層所希望的,對中共最上層他們可能有點擔心房地產市場泡沫破滅,但對特權階層,他只要把錢撈到,在中共垮臺之前大撈一筆就好。」

謝田還分析,地方政府採取公轉商的政策,是為了維持高房價,希望繼續把土地當成搖錢樹。

採訪編輯/劉惠 後製/李智遠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