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技業繁榮 但十五年來沒有創造就業

【新唐人2016年11月22日訊】美國科技產業在布什和奥巴馬執政的十五年間一片繁榮,湧現諸如谷歌、臉書、蘋果等科技巨頭,但是它們並未創造大量就業,反而造成財富集中、拉大貧富差距、企業發展變緩等種種負面效應。

《華爾街日報》近日報導指出,克林頓總統在2000年卸任前的一次演講中說:「美國將引領世界共同和平和繁榮,走在科學和技術的前列。」而他的經濟團隊則鼓吹「科技迅猛變化」是推動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但事實是十五年的科技產業政策沒有帶來良好的結果,而是增大貧富差距、減少科技創業公司數量、降低生產率和工資增長等等。尤其是就業情況,繁榮的科技業不僅沒有讓更多人找到工作,反而減少了勞動力需求。

報導說,美國人對中國商品進口的影響及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等政府機構在引導經濟上的失敗感到憤怒。相比之下,科技造成的失望感則較為微妙,這種失望情緒源自,美國人期待科技發展和大公司會帶來更高的經濟增長,而不是伴隨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

截至2015年底,谷歌母公司Alphabet Inc.及臉書的員工數量總計74505人,比微軟員工數量少三分之一左右,但是前兩者市值之和為後者的二倍。

突出的例子是,2012年,臉書以10億美元收購只有13名員工的Instagram公司;2014年,臉書以190億美元收購僅55名員工的即時通訊服務WhatsApp。

報導分析,美國的科技公司已將供應網絡布局到中國和其它亞洲國家,因為那里的勞動力成本低,這造成美國本土的招聘人數減少。

以首創於上個世紀90年代的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 Inc.)為例,該公司人力在1994~2000年間達18800。 但是到2013年,美光科技在美國本土的員工人數從2000年的14000減少至11300,而其非美國本土例如中國工人數量達到19600,亞洲其他國家為4800。

最新出現的一批科技巨頭所需的員工人數較少。勞工部的統計數據表明,近15年間,美國計算機及電子業的總就業數量從2001年187萬縮減至2016年103萬,半導體製造業的就業人數減少一半至359000。

按市值計算,目前美國五大科技公司分別為蘋果公司、谷歌Alphabet、微軟、臉書以及甲骨文(ORCL),它們的目前總市值為1.8萬億美元,比2000年時的五大科技公司[思科系統(CSCO)、英特爾公司、IBM、甲骨文和微軟總市值高80%。

但是,現在的這五大科技公司比之前五巨頭的員工數量少22%,截至2015年它們的員工總數為434505人。而2000年的五大科技公司的員工總數為556523人。

雖然科技業處於一派繁榮景象,但是科技創業公司的數量卻下滑。佛羅里達大學沃靈頓商學院的Jay Ritter教授稱,1990年至2000年間上市科技領域相關公司的數量為1853家,但在2001年至2015年間,只有548家科技領域相關公司進行首次公開募股。

而且財富集中流入少數矽谷精英的囊中,加劇了遍及美國各地的經濟兩極分化的局面。新一代熱門科技初創公司吸引到大量風投資金,並因此獲得巨額估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優步(Uber),截至6月份該公司的估值為680億美元。 2014年,WhatsApp的創始人Jan Koum因臉書收購,身價暴漲為億萬富翁。

報導援引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家Erik Brynjolfsson的看法:「人們沒有看到父輩及祖父輩時代的發展,因此失望的心情日益加重。」

──轉自《大紀元》,有刪節。

責任編輯:又容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