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八仙山世界第一巨佛 身世至今仍成謎

【新唐人2017年02月22日訊】四川宜賓市屏山縣有一尊高達32米的立佛,被稱為龍華八仙山大佛,據文物專家推測,大佛鑿刻於明代,距今約400多年,但為何鑿刻、何人鑿刻,至今沒有找到相關文獻資料,這也讓大佛的身世至今成謎。

海拔891米的龍華八仙山,像一道高聳入雲的屏障,矗立於屏山縣龍華古鎮西面。在八仙山山頂,有一面呈紅色的絕壁懸崖,當地人稱「慈雲岩」,系典型的丹霞地貌。


四川
宜賓市屏山縣有一尊高達32米的立佛,被稱為龍華八仙山大佛,據文物專家推測,大佛鑿刻於明代,距今約400多年。(網絡圖片)

懸崖之上,有用深浮雕手法鑿成的釋迦牟尼立像一尊,大佛身著袈裟,端莊肅穆,左手當胸,右手下垂,手心向外,高達32米,相當於10層樓的高度,是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經宜賓市佛教協會會長釋祖明考察,確認佛像為一尊「接引佛」。佛像左側的石壁上有四個人工開鑿的丹霞洞穴,分別是燃燈洞、關聖洞、三清洞和三聖洞,石洞兩側刻有楹聯「石壁宏開,天自當年儲佛地;道源一貫,人從此日仰神功。」此外還有玉皇洞、長生祠、三霄洞三個石窟。

50歲的陳長春是屏山縣政府和文化部門公認的大佛「土專家」。1984年,他作為中國第一批文化專幹,前往龍華區文化站報到,開始著手研究八仙山大佛,如今已經歷時32年。

陳長春說,這些石洞是當年儒釋道三教共頂所在地。「從表面上看,八仙山系佛道同山,大佛代表佛家,丹霞洞代表道家。」

因為大佛石像上沒有關於其鑿刻年代和背景的介紹,他就先從丹霞洞開始,以期找到關於大佛的身世線索。「丹霞洞石壁上的文字顯示,此洞竣工於道光辛醜年(1841年)。」

屏山縣政府在第一次全國文物普查後,大佛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通過層層申報,最終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大百科全書》列出的世界十大佛中,龍華立佛是其中之一。


懸崖之上,有用深浮雕手法鑿成的釋迦牟尼立像一尊,大佛身著袈裟,端莊肅穆,左手當胸,右手下垂,手心向外,高達32米,相當於10層樓的高度,是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網絡圖片)

陳長春說:「阿富汗的巴米揚原有兩尊高度分別為37米和55米的大佛,2001年被塔利班武裝炸毀,如此一來,32米高的龍華八仙山大佛就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立佛。」

龍華八仙山大佛也曾遭破壞。陳長春說,「那些搞破壞的本想砸掉,但龍華八仙山大佛太高大,就有人抬來機槍掃射。」

1997年,宜賓市文物工程隊對龍華大佛進行了全面修復,目前佛像身上已經看不到彈孔。2012年,宜賓市文物工程隊又對大佛進行了一次養護。

但是,這個頂著「世界第一高」頭銜的立佛,其身世一直成迷。就連當地土生土長人,從小就知道龍華八仙山大佛,但是,從來沒人能說清楚大佛的來歷。

為了弄清楚龍華大佛的來歷,陳長春對大佛周邊70歲以上的老人逐一走訪。但是,耗時數月,仍然一無所獲。他在走訪中只得到一個結論:現在居住在當地的龍華人,是從清朝初年「湖廣填四川」移民大遷徙中幾經輾轉而來的,山間田野早已沒有龍華土著居民了。因此,無人知道大佛的具體來歷。

1987年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他與屏山縣文物管理所老所長凌之璞正好一個考察組,專家們再次對大佛進行重點考證。但普查專家組也僅僅從大佛造像風格上,推測其可能為明代造像,距今約400餘年,但這也只能是個推測。

屏山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當地政府考慮對龍華古鎮和八仙山進行旅遊開發,因擔心遊客的大量湧入會對大佛有所影響,政府決定加大對大佛的保護,同時希望能有相關專家徹底揭開大佛身世之謎。

(記者張莉報導/責任編輯:趙雲)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