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雞蛋的10個常見誤區,買回家的雞蛋到底要不要洗?

【新唐人2017年03月30日訊】雞蛋買回來不大乾淨,但用水清洗雞蛋,會破壞蛋殼中的膠質層。沒有了膠質的保護作用,蛋殼上的微小孔洞暴露出來,細菌便更容易進到雞蛋裡面,雞蛋內的水分也容易流失,反而不利於保存。

如果買的雞蛋帶包裝,可將雞蛋連同包裝一起放入冰箱。有了包裝盒的阻隔,異味不容易進到雞蛋裡,蛋殼上的細菌也不容易污染其他食物。如果買的雞蛋沒有包裝,最好套個密封袋,再放冰箱。

沾染了血跡、羽毛、飼料粉末等諸多污染源的雞蛋,在吃之前,應該用乾燥的海綿、絲瓜絡等材料,輕輕擦掉表面的污物。

通常不提倡洗雞蛋,但如果一定要用水洗雞蛋,洗好後就要烹調了,可以擦乾表面水分,然後再烹飪。同時,不要讓洗雞蛋的水污染其他食物或餐具。

另外,不管買來的雞蛋看著乾不乾淨,將雞蛋徹底煮熟才能保證安全。如果蛋清和蛋黃都徹底凝固,不再流動,才算徹底煮熟。

下面是網友收集的吃雞蛋的10個常見誤區,一起看看:

雞蛋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食品,不正確的吃法對我們的健康有著不良影響。在生活中,我們應注意以下誤區。

誤區之一:蛋殼顏色越深,營養價值越高

許多人買雞蛋隻挑紅殼的,說是紅殼蛋營養價值高,而事實並非如此。蛋殼的顏色主要是由一種叫「卵殼卟啉」的物質決定的,而這種物質並無營養價值。正常情況下,蛋黃顏色較深的雞蛋營養稍好一些。

誤區之二:雞蛋怎麼吃營養都一樣

雞蛋吃法是多種多樣的,有煮、蒸、炸、炒等。就雞蛋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煮、蒸蛋為100%,嫩炸為98%,炒蛋為97%,荷包蛋為92.5%,老炸為81.1%,生吃為30%∼50%。

誤區之三:炒雞蛋放味精味道會更好

雞蛋本身就含有大量的谷氨酸與一定量的氯化,鈉,加熱後這兩種物質會生成一種新物——谷氨酸鈉,它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有很純正的鮮味。如果在炒雞蛋時放味精,味精分解產生的鮮味就會破壞雞蛋本身的自然鮮味。

誤區之四:煮雞蛋時間越長越好

切忌燒煮時間過長,否則,蛋黃中的亞鐵離子會與硫離子產生化學反應,形成硫化亞鐵的褐色沉澱,妨礙人體對鐵的吸收。

誤區之五:雞蛋與豆漿同食營養高

豆漿性味甘平,含植物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很多營養成分,單獨飲用有很好的滋補作用。但其中有一種特殊物質叫胰蛋白酶,與蛋清中的卵清蛋白相結合,會造成營養成分的損失,降低二者的營養價值。

誤區之六:「功能雞蛋」比普通雞蛋好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富含鋅、碘、硒、鈣的各種「功能雞蛋」問世。其實,並非所有的人都適合食功能雞蛋。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缺功能雞蛋中所含的營養素。因此,消費者在選擇功能雞蛋時應有針對性,缺什麼吃什麼,切忌盲目進補。

誤區之七:老年人忌吃雞蛋

由於雞蛋中含有較高的膽固醇,所以,一直流行著老年人忌食雞蛋的說法。近年來的科學實驗證明,這種說法沒有道理。

誤區之八:產婦吃雞蛋越多越好

產婦在分娩過程中體力消耗大,消化吸收功能減弱,肝臟解毒功能降低,大量食用後會導致肝、腎的負擔加重,引起不良後果,一般情況下,產婦每天吃3個左右的雞蛋就足夠了。

誤區之九:生雞蛋更有營養

有人認為,生吃雞蛋有潤肺及滋潤嗓音功效。事實上,生吃雞蛋不僅不衛生,容易引起細菌感染,而且並非更有營養。雞蛋要經高溫煮熟後再吃,不要吃未熟的雞蛋。

誤區之十:雞蛋與白糖同煮

很多地方有吃糖水荷包蛋的習慣。其實,雞蛋和白糖同煮,會使雞蛋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形成果糖基賴氨酸的結合物。這種物質不易被人體吸收,會對健康產生不良作用。

(編輯:張信燕/責任編輯:李明心)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