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19大高層人事編製出臺 不設黨主席總理有軍權

【新唐人2017年04月03日訊】近日,有港媒披露中共內部討論有關十九大,明年新屆政府的構架和人事編製的主要內容。其中,中共中央委員會不設黨主席以及中共國務院總理享有軍事委員會委員的權力的意見,引發輿論的特別關注。

據香港《爭鳴》雜誌4月號披露,今年中共兩會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分別於3月14日下午和15日下午召開會議,討論當前國內外形勢和面臨的挑戰,並對中共十九大的相關事宜,明年新一屆政府的構架和人事編製的有關議案進行審議。

其中,關於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會購機、人員編製的意見包括:1,中央委員會不設黨主席,延續使用總書記職稱,暫不設副總書記;2,中央政治局常委員會委員建議編製名額為7名或9名;3,中央政治局委員建議編製名額為25名至29名,增加婦女、少數民族和地方人選;4,十九大政治局不設候補委員人員編製;5,十九大中央政治局委員選舉以等額選舉產生。

第十三屆國家政府構架與人員編製的意見包括:1,國家主席一名,副主席兩名,其中一名由黨外人士或民主黨派人士經提名審核選舉產生,任期兩屆為止;2,國務院總理以政治局常委總理身份出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會議,國家軍事委員會會議,享有軍事委員會委員的權力;3,國務院副總理編製名額四名,暫時不考慮由黨外人士或民主黨派人士擔任;4,國務院國務委員編製名額五名,暫不考慮由黨外人士或民主黨派人士擔任。

上述意見中,有關「中共中央委員會不設黨主席,延續使用總書記職稱」的意見和「國務院總理以政治局常委總理身份出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會議,國家軍事委員會會議,享有軍事委員會委員的權力」的建議,引起外界的特別關注。

有輿論分析稱,從中共高層權力鬥爭的歷史來看,中共讓其最高領導者使用「總書記」這個名稱的一個主要動機,就是顯示其所謂的「集體領導制」的性質;如果中共中央的最高領導人使用「主席」這個稱謂,則意味著黨主席擁有「最後決定權」。

因此,這次港媒披露的中共中央委員會不設「黨主席」的消息如果屬實,則可能是針對此前海外輿論界曾出現的有關習近平可能在中共十九大後恢復「主席制」的傳言提出來的。目的無非是繼續彰顯其所謂的「集體領導制」不改變。

至於有關中共國務院總理掌握軍權的問題,則早在中共十八大召開前就有相關消息傳到海外。

路透社2012年9月初曾在報導中披露,有3個與北京權力核心接近的人透露,胡錦濤退位後,將安排李克強就任軍委副主席,主管武警,改變現時總理無軍權的局面。

隨後,法新社發自北京的報導也說,中共中央軍委主席被認為是中共政權最後屏障,而胡錦濤希望被任命為中共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能夠出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以確保在其全部退出擔任職務與權利以後,能夠保護他的「政治遺產」以及家人不被「仍然在台上的共產黨內部反對力量」清算。

中共體制一般情況下,總理僅負責掌管國務院的實際工作,無權調動軍隊。如2008年汶川地震時軍隊對溫家寶下達的救援命令拖延不執行,就是一個比較突出的例證。

但李克強就任中共國務院總理後,在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發生大地震後指揮救災工作,以及在2015年6月2日發生「東方之星」客輪沉沒事件後指揮營救善後工作時,都表現出對軍隊十分有效的指揮權力。

中共官媒在報導蘆山縣地震救援消息時,突出救災部隊聽從李克強的命令,以及中共總參謀長助理馬宜明在營救「東方之星」落水乘客的行動中,向李克強現場表態「會盡努力」,都被海外輿論視為已掌控軍權的習近平對身為中共國務院總理的李克強強力支持的表現。

(記者唐迪綜合報導/責任編輯:凱欣)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