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祖惠:從美國太空登月倉的設計失誤所想到的

前文是「由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背景輻射所想到的」,今次本想寫「由道家的辟谷所想到的」,後改為上題目是覺得美國的這個項目份量於人類更重,以免抓了芝麻丟了西瓜。

中國有句話叫做「百密一疏」,是說人在考慮重大問題時,往往一百件事都做的密不透風,卻因小的疏忽導致功虧一簣。美國登月倉就是在不起眼的二氧化碳過濾器將圓形設計做成了方形,幾乎讓宇航員喪命。中國的風水有句話叫「曲則有情」,從數學的角度看一切運動都是以曲線方式運行的,而直線則稱為「直來直去無情水」。中國傳統文化11個字道出了思維的綱領。參與航天任務的科學家想來都是頂級的學者,為什麼犯了這麼嚴重到差點讓宇航員喪命的錯誤。記得之前有次航天機也是因為墊片的小問題令全體宇航員灰飛煙滅。格雷斯說過:「對偉大的藝術家(應含科學家)來說,不存在小角色,對末流的藝術家來說,不存在大角色」。對於大師級的科學家來說不應該犯登月倉的二氧化碳過濾器這樣的錯誤吧。這也許是東西方文化的一種思維上的定勢吧。如果分割開來看一個方形二氧化碳過濾器可視為小角色,就整體看牽一髮而動全身,恰恰告訴了我們歷史上的許多重大的事件往往都失誤於微不足道的小事。

說到這裡,似乎又暴露了一個雖小猶大的問題。這是關於英國科學家李約瑟的難題:「既然中國傳統文化有那麼輝煌的歷史,何以近代的文明不產生在中國,而是在西方。是否文藝復興有著關鍵的一步。還有憲政。」

在中國也有因方圓的問題出過許多麻煩,我從小處說起恐怕更易引起大家的共鳴。在國內一些景區建了許多方形的魚池供遊客觀賞。但麻煩的是魚不斷死亡,困擾負責人。後請我去現場查看,他們採用的方法是加一個潛水泵用馬達驅動水在池內流動,並未完全解決問題。魚在大自然中的動,是一種天然靜態的動,而非用電力驅動,易經常言:天圓地方、內含是只要形園就會產生一種天然的動態,此動並非你看見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動,但它確實在動,也即我們知道的「形而上者為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而道器之間,以一貫通,由小我們上升到國際大事就容易理解了。如十年的越戰談判,各國都付出了極大的人力和財力未果。而最後談判成功卻是在巴黎的圓桌會議上談妥的。注意是圓桌而非方桌。

可惜今天幾乎壟斷了一切的時代,今人視古人的知識如草芥。以至出了問題後,卻不知古人早已用「曲則有情,大道至簡」幾個字就解決了。據說航天機由兩千多萬個零件組成,試問一旦組裝後,你要檢查能否在兩千多萬個零件中找出問題所在,概率大致為零。因為就個體而言,它是合格的,但組裝後這些零件與零件之間的互動產生了新的問題,你是解決零件而不是解決問題,就像二氧化碳過濾器,就單個的部件來說肯定是無問題的,但是它成為整體的一部分就可能導致宇航員喪命。這就是整體與局部的關係。

在中醫領域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如中藥的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十九畏,學者在未明白古人結論的前提下,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出了推翻十八反、十九畏的結論。古人做學問是否比今人嚴謹,我不能回答,但我在前文裡已經對此有警示,古人是從宏觀瞭解世界的,我在前文中曾提到法國從一種史前的活化石銀杏葉中提出了一種「EGB」物質,造就了幾十萬神童。在中國是如何做的?古人把九星中的一顆命名為文曲星,你找到了該星所在的方位,讓孩子面對該星學習思考,照舊可以令孩子考上他希望的學校。筆者用此法令數名孩子考上了他們想要上的學校。當然還有許多道家法門也可如願,著名的莫過王陽明瞭。日本東鄉平八郎擊敗了沙俄艦隊後,天皇為他慶功時,他高舉腰牌,上書「一生俯首拜陽明」。可見日本對有真知灼見的學者是敢於崇拜的,即使當著天皇的面。我在泰國時,公司董事長派人送我到一個叫「淡浮院」地方參觀。入口處就是一個比人大的紫銅像,是祖國的風水大師楊筠松,進殿後,除國王及王后像之外,樓上巨像為「老子」,可見日本和泰國對文化的尊崇超越了國界。

2008年我受邀赴臺講風水,回來後一年,大陸舉行了一次海峽兩岸大學生知識競賽,其中一個小問題卻難倒了這些大學生。記得主持人問:「龍捲風是怎麼刮的?」無一人能答。這令人費解,是教育的失誤,還是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

人生苦短,有些書你一生都不想讀,但它卻是無所不知。無所不包的書。如天玉經、陰符經、京房易傳、黃帝內經……陰符經有一章: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據史書記載:「楚國曾在彭城附近殺死漢軍幾十萬,戰場上大風驟起,天地昏暗,白晝如同黑夜,好像天翻地覆一樣。」誰說天人無感應。

說近一點,南懷瑾就推薦過兩本書給從事政治軍事的人必讀,一是顧祖禹的《讀史方輿記要》,一是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簡稱二顧全書。南懷瑾在其書中寫道:尤其一個學政治軍事的人,如果連二顧全書都沒有看過,連地理都不熟,那還談什麼政治、軍事。一個政令下去,一個政策的決定,可以適用於臺灣,不一定適用於山東和四川,可以適用於黃河以北,不一定適用於長江以南。拿臺灣而言,一個方案,一個政策,在臺北很好,在臺南、屏東便不一定需要。在臺北能行得通,在屏東便不一定行得通……所以,一個為政者要上知天文,下察地理,讀二顧全書。無論從軍事政治乃至地理師,都不能不讀。所以古話說:五步之外,晴雨不同,百步之外,人情不同。所幸美國有五十個州,每個州差不多都有自己的一套憲政,這也是美國能在世界上異軍突起的一個原因吧。

當今科技可令你足不出戶,能知天下事,而二顧老先生當時可是用兩個腳板去丈量萬里山河呀!

我寫文章,希望它如行雲流水不拘一格,目的是讓讀者在茶餘飯後,助你消消食,使你有一些你意中有而語中無的東西,浮現眼前,或許有如東坡曰:「投石衝開井中天。」希望拋磚引玉,讓你腦內的大餐也能讓世人分享。

故此節我換個角度說一下天象,易經曰:「在天成像,在地成形。變化見矣。」今人雖從氣象的變化產生了氣象學,而在深層次能讀明白這句話的人有幾人,我將摘錄《京房易傳》上的原話與現實作個對比,想來會讓大家有所思。其一,無雲而雨,名曰天泣,軍沒不還,雨不沾衣,名曰鬼泣,其軍必敗。筆者曾與一位將軍閒聊時講了上述幾句話。畢竟將軍見多識廣,立即問我誰說的,我答:「漢朝時京房所著之書所言」。之後該將軍告訴我,一次他帶兵在一熱帶壕溝中待戰,戰士皆熱不可耐,忽然驕陽之下一股涼爽的雨霧從天而降,眾人皆喜,「天助我也」。但連謝天之雨未說完,一陣炮火襲來,令其傷亡慘重。

其二,人君無施澤惠利於下,則至旱也,不救必蝗虫害谷。其就也貫謪罰,行寬大,惠兆民……。其三,雷當先電而鳴,今與電俱出或鳴而後電何。此謂執法者貪所至災也。其四,回風起何,天之號令也。當直而枉,並而不偏佞人,眾君迷惑,則回風起,不救則至逆風起,其救也,用公直,黜邪枉,此災消矣。其五:狂風發何,人君政教無法,為下所逆,則至狂風發泄,其救也,修政教,聘賢士,此災消矣。其六,雲形如鳥,其下主兵,其形如帚,其下有兵,雲霧四起,則時多隱士……。諸如此類警句不勝枚舉。此非天人相應乎。古人對天時地理觀測細緻如此,此今人能及乎,甚或把天象人事分割來看。故古有善言天者必驗於人,善言氣者必證於物。此喚醒活人免於精神上的死亡。

福特汽車創建人Henry Ford說:如果我們不能把某一世所得到的經驗在下一世應用,那麼工作就是白費。當我發現到輪迴時,時間就不再是有限的。我不再是鐘擺的奴隸。我願把長遠生命所給予的寧靜與別人分享。

人們常說,他們無法相信沒有證據的東西,但沒有證據就能證明它不存在嗎?這也是「科學」的一種反思吧!也希望能激發起世人對古人智慧的共鳴和敬畏吧。則吾幸甚矣,並望方家給予斧正。

──轉自《大紀元》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旋)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