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舊手機煉金 年產黃金數噸 污染觸目驚心

【新唐人2017年04月27日訊】廣東省汕頭市貴嶼鎮是著名全球最大的「電子垃圾之都」,每年處理的電子垃圾達千萬噸級,其中手機佔據的比重逐年增高,每年提煉出價值達10億元的黃金。當地人暴富的同時,卻要付上犧牲環境和健康的代價。

據瞭解,汕頭貴嶼鎮只有20萬人口,目前卻有超過10萬人從事接收電子廢物,拆解提煉黃金這一行業。

從上世紀90年代初,長期貧困的貴嶼人,便涉足了廢舊電子產品的拆解生意,規模逐漸擴大,形成了從回收、拆解、加工和銷售電子垃圾的完整產業鏈。

至2005年,貴嶼全鎮從事電子垃圾處理行業的家庭作坊5500戶,從業人員達6萬多人,年產值近10億元,佔全鎮工業總產值的90%以上,上繳稅收1000萬元。

有業內人士指,90年代初,大陸電子產品尚未普及,外國又有轉移污染產業的需求,大量「洋垃圾」就從世界各地「走私」到中國東南沿海小縣城,貴嶼就是當中代表。

貴嶼人以家庭式工場中拆解居多,從手機主板中提煉黃金為主。因早年製造手機的工藝粗糙,手機主板只能用數量相對較多的貴金屬來「鎖住」訊號,保證正常通話。以一批5至10年前的廢舊手機為例,每噸可提煉出200至300克黃金、1000至3000克銀、100克左右的銅。而金礦開採每噸礦石的含金量,只有15至20克。

當地村民指,貴嶼拆解電子垃圾的鼎盛時期,煉金大戶一日可進黃金十幾公斤,周邊廣州、深圳、香港等地的金行和珠寶行的黃金,多數來自貴嶼鎮。

當地人用最原始的煉金術實現發達夢的同時,卻因家庭式工場的粗糙提煉帶來嚴重污染,令當地居民為此付上了犧牲環境和健康的代價。

隨著電子垃圾產業的快速發展,早年水資源相當豐富的小鎮,近年來,河流遭遇了嚴重污染,渠道河流不是垃圾遍佈,就污水橫流,被污染的河流呈現出墨綠色甚至發黑,表面漂浮著各種垃圾臭氣熏人。民眾生活用水成了頭號難題。

當地的地下水也不能飲用,剛打上來的井水是乾淨的,但很快會變成褐紅色。當地除小部分人裝了從別處引來的自來水外,大部分人靠從流動水車買乾淨水來飲用。同時,腎結石成為當地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此外,被電子垃圾包圍的貴嶼,大量的田地被廢棄,用來做廠房、倉庫或電子垃圾堆放處。雖然當地政府多次整頓,但是對於眼前利益的追求和缺乏謀生手段,讓很多人不得不留在這個危險生產業裡。直到目前,貴嶼鎮仍是全球處理電子垃圾的「龍頭」。

(記者李蕓報導/責任編輯:趙雲)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