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天氣促 立夏四月節

【新唐人2017年05月05日訊】立夏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古人稱,「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2017年立夏的日期為5月5日,黃曆四月初十。

在天文曆法上,立夏這一天,太陽行至黃經45°。立夏是告別春天、迎來夏日的轉折點。在立夏時的夜晚觀察星空,會看到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東南——也是從正東算起45°的位置。

古代典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記載:「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是說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且進入旺盛生長的階段。正如農諺所謂:「豌豆到立夏,一夜多一杈」。

先秦史籍《逸周書.時訊解》云:「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即說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蜊蜊(即:螻蟈)在田間的鳴叫聲(一說是蛙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籐開始快速攀爬生長,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立夏後,氣溫會明顯升高,雷雨增多,利於農作物生長。後世詩云:欲知春與夏,仲呂啟朱明。蚯蚓誰教出,王菰自合生。帘蠶呈繭樣,林鳥哺雛聲。漸覺雲峰好,徐徐帶雨行。

中國古代官方很重視立夏節氣。周朝時,立夏這天,天子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舉行「迎夏」儀式,並指令司徒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儀式上君臣一律穿朱色禮服,配朱色玉珮,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對司夏之神的敬意和對夏糧豐收的祈求。


立夏是中國
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網絡圖片)

立夏飲食

古時人們有了新的收穫,即設酒饌,供神靈和祖先享用。且有告訴神靈和祖先,這些蔬菜和糧食有豐收之意。

在民間,立夏有「嘗三新」習俗。因各地物產不同,各地的「三新」所指也不盡相同。不過,大抵都是當季正值風華、值得賞味的好物。

民間還盛行「立夏吃蛋」。從立夏這一天起,天氣漸漸炎熱起來,許多人特別是小孩子會有身體疲勞、四肢乏力之感;甚者食慾減退以至消瘦,稱之為「疰夏」。

相傳女媧娘娘告訴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挂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免疰夏。這就是立夏節吃蛋的習俗的由來。

而在宮廷,「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存的,由皇帝賜給百官。


立夏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網絡圖片)

立夏「秤人

立夏吃罷中飯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挂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秤小孩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

立夏忌坐門檻

立夏日還有忌坐門檻之說。說是這天坐門檻,夏天裡會疲倦多病。立夏日,孩童忌坐石階,如坐了則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

(文:李倩倩/責任編輯:戴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