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高考農村錄取率持續墊底 為何「寒門難出貴子」?

【新唐人2017年06月06日訊】近30多年來,大陸高考農村考生錄取率普遍偏低,考生上名校的機率也持續下降。有分析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多個方面。特別是農村教育設施落後、經濟條件不佳,使大多數農村學生很難得到更優質的基礎教育。如果政府不在這些方面採取有效的改善措施,「寒門難出貴子」的現象恐怕還會持續。

農村考生錄取率低

據陸媒報導,有學者調查北京8所高校1980年入學新生的家庭背景,發現其中父親職業為農民的學生佔20.2%,工人佔25%、幹部佔15.5%、專業技術人員佔39.3%。

10年後,北京招生辦1990年的數據顯示,當年錄取的新生中,官員、軍人子女佔78%,工農子女僅佔21%。

有分析認為,由於農村基礎教育設施普遍較差、農村的初中教育遠遠落後於城市,而且地方政府在學生身上的投入也少於城市。另一方面,對很多農村家庭來說,費用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在高中階段,家庭必須支付學費和其他費用。而貧困家庭子女往往因經濟條件受限,難以進入重點高中就讀。

此外,很多重點高中開始按照學生居住地就近原則讓學生入學,這造成了學校附近房價飛漲,這樣很多富家子女可以通過別的途徑進入重點高中。但出身農村的貧困家庭子女卻無能為力。另外,在高考命題利於城市考生等情況下,城市考生比農村考生取得更多優勢。

香港科技大學李中清稱,1993年中國40%以上的大學生來自農村或者工人家庭,而現在大學生基本都來自經濟條件較好的城市家庭。一部分原因是大多數年輕人都是中產階級,但也是因為中國農村學生較從前更難進入大學。

據2015年的中國高考統計,9成以上的高考狀元都是「非農戶口」,且父母學歷普遍較高。分析指,出身越底層,上的學校越差,這一趨勢正在被加劇和固化。

農村考生上名校機率下降

外界觀察發現,高校擴招後,名校裡的農村考生所佔比例,也有持續下降的趨勢。比如,2000年,農村考生在清華大學新生中佔17.6%,比1990年下降4.1%;在北京大學,1999年是16.3%,比1991年下降2.5%;在北京師範大學,2002年是22.3%,比1990年下降5.7%。

有分析指,高等教育類型越優質,城鄉入學機會就越不平等。如果說20年前還能夠「寒門出貴子」,但20年後的今天寒門卻「難出貴子」。造成這種轉變的原因是,在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當金錢決定一切,成為人的終極信仰的時候,保送、加分、自招等高考政策疊加了優越家庭的優勢,使寒門子弟在這方面難以競爭。

(記者羅婷婷報導/責任編輯:凱欣)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