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家族,興旺2000餘年,出過59位宰相,59位大將軍,名垂青史600餘人,秘訣只有兩個字!

這個家族,興旺2000餘年,出過59位宰相,59位大將軍,名垂青史600餘人,秘訣只有兩個字:家訓!而延展開,這家的家訓是:「重教務學、崇文尚武、德業並舉、廉潔自律」。

一、兩千年來第一大世家

我們常說,盛不過三代,一個家族的傳承很難延續到三代以上。但是有一個家族例外,這個家族傳承兩千年,是中國封建社會史上最負盛名的第一大世家。其家族人物之盛、德業之隆,在中外歷史上也十分罕見。

這就是河東聞喜(今屬山西)的裴氏家族

據《裴氏世譜》統計,裴氏家族在歷史上曾先後出過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節度使/觀察使/防禦使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與皇室聯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附馬21人、公主20人等,真可謂「將相接武、公侯一門」,中國「宰相村」由此而得名。正史立傳與載列者,600餘人;名垂後世者,不下千餘人;七品以上官員,多達3000餘人。

從漢魏開始,歷經南北朝,隋唐五代,在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中,裴家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僅隋唐二代活躍於政治舞台上的名臣就不下數十人。

其中著名的政治家有裴休、裴楷、裴蘊、裴矩、裴他、裴讓之、裴政、裴寂、裴冑、裴度、裴樞等;軍事家有裴行儉、裴茂、裴潛、裴叔業、裴邃、裴駿、裴衍、裴寬、裴果、裴文舉、裴鏡民、裴濟等;法學家有裴政;外交家有裴矩、裴世清等。在各個學術領域中,裴氏家族卓有成就者更是朗若群星,閃耀古今,不勝枚舉。

如果這些人讓你感到陌生,那下面這些人你一定不陌生。

裴度的妻子韓瓊英有個弟弟叫韓愈;
白居易與裴度曾為鄰居又是至交;
劉禹錫與裴度的關係也十分相厚;
裴勉有個孫女婿名叫杜牧;
裴迪有個妹妹,嫁給了王維;
裴氏有個外甥名叫王勃;
元稹的原配夫人過世後,娶了繼妻名叫裴柔子;
柳宗元的姐姐嫁給了裴家;
李白與裴隱是過從甚密的好友;
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為好友裴錄事寫懷念詩;

在中華文化史上留下赫赫盛名的文豪巨匠,皆與裴家或是姻親,或是好友,裴家之盛,可見一斑。

二、家族起源

裴氏的始祖是周朝諸侯國秦國開國君主贏非子的後人,嬴非子的支孫分封在pei(原字為上非下邑)鄉,所以把pei當做姓。周僖王時,第六世的孫陵被封為解邑君,所以去「邑」從「衣」,把「裴」作為姓。

在漢朝時,裴氏的後代仍居住在同川裴中,其代表人物裴曄(註:曾任并州刺史、度遼將軍),為追求家族的興旺發達,招集60多個風水先生覓尋寶地。他們躍馬奔跑了許多地方,仰觀天文,俯察地理,選中了裴柏這塊地方。

裴曄在這裡定下了祖莊。由於此處柏林茂盛,再加上他們姓裴,就將這裡命名為「裴柏村」。從此,裴氏舉家搬遷至此,開始了他們新的生活。

裴氏雖然分為三支,居住在河東、燕京、西涼等地,但是考證他們的族譜就會發現,他們都是出自河東聞喜的裴氏。所以有「天下無二裴」之說。


裴氏家族,家訓嚴苛,注重教育與修養。(網絡圖片)

三、久盛不衰的原因

千年興旺之族,宰相頻出一望,功在中華盛世,史書猶沁余芳。

這樣的望族,這樣的門第,底蘊和內涵實在讓人敬佩。而作為一種獨特的歷史文化現象,兩千餘年來,裴氏家族經久不變的興隆與輝煌,引發著人們的深思。這樣的家族,到底因何久盛不衰?

一派的說法是風水,裴柏這塊地方,南北西三面被峨眉嶺的九個山嶺環抱,漫山遍野長著奇特的柏樹,清新吐翠。隔著一條南北通道,東面不遠處是舉目可望的平展展的鳳凰塬,塬如鳳凰臥地,以此為腹尾,南北長達40多公里。其塬的一旁是遠古時舜帝的豢龍池,十里可聞荷花香,又有清清的湅水河從這裡縈繞流過,順其像,被稱為「九風朝陽」之寶地。

風水先生曾對裴曄說:「此地沐日月之精華,極天地之靈氣。龍鳳呈祥,乃千古風水之寶地,居住在這裡,你的子孫後代將來要出一斗芝麻那麼多的官員。」

而顧炎武則認為是聯姻、世襲、自強三大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進,才造成了裴柏村名人不斷湧現的特殊歷史人文現象。但自古以來,聯姻和世襲是任何一個世家大族的標配,但是生存兩千年的家族卻只有裴家這一家,這足以說明,裴家自強自立的精神品格。

裴氏十二句家訓

要瞭解一個家族的精神品格,家訓是最好的窗口。

裴家的家規一共有四個方面,即「重教務學、崇文尚武、德業並舉、廉潔自律」。具體包括:

1、敬奉祖先:慎終追遠,木本水源。生事死葬,祭祀禮存。立志向善,做賢子孫。貽謀燕翼,勿忘祖恩。

2、孝順父母:父母恩德,同比昊天。人生百行,孝順為先。跪乳反哺,物類猶然。況人最靈,孺慕勿遷。

3、友愛兄弟:世間難得,莫如兄弟。連氣分形,友恭以禮。同心同德,團結一體。姜被田荊,怡怡後啟。

4、協和宗族:曰宗曰族,一脈相傳。勿事紛爭,和諧齊賢。尊卑長幼,倫理秩然。遠近親疏,裕後光前。

5、敦睦鄰里:同村共井,居有德鄰。相維相恤,友助和春。勿生嫌隙,有禮彬彬。基層良風,家國親仁。

6、立身謹厚:謹身節用,明刊孝經。武侯謹慎,昭若日星。厚德載福,寬讓能寧。謙虛自牧,喜怒不形。

7、居家勤儉:勤能補拙,儉以養廉。豐家裕國,莫此為先。禿惰奢靡,禍害無邊。惜時愛物,居安樂天。

8、嚴教子孫:家庭教育,立人丕基。誨爾諄諄,性乃不移。謹信泛愛,重道尊師。傳子一經,金玉薄之。

9、讀書明德:人不讀書,馬牛襟裾。學而時習,其樂有餘。一技專長,生計無虞。立達希賢,典型規模。

10、惇厚戚朋:朋友五倫,以德輔仁。益友損友,擇游宜珍。戚黨姻親,和洽如春。歲時伏臘,晉接禮賓。

11、慎重言語:一言興邦,一言喪邦。圭玷可磨,言玷永傷。駟不及舌,語出須防。少說寡禍,發言有章。

12、講求公德:置身社會,公德第一。愛惜公物,遵守序秩。時時警惕,留心錯失。祛除自私,免貽人疾。

前5條強調的是忠孝仁義,後7條則是並行的處世之道,涵蓋了對後人「德、能、勤、績、廉」等方面的要求。

另外,還有「毋忤尊親,毋辱祖先,毋重男輕女,毋事賭博」的家戒以及「敬老尊賢就有德,不凌弱小與殘障;禮尚往來重仁義,毋分厚薄存炎涼」的治家格言等。


裴氏家族,興旺2000餘年,出過59位宰相,59位大將軍,名垂青史600餘人。(網絡圖片)

四、教育是根本

雖然裴氏家族的家訓有十二條四個方面,但是裴氏在教育上下的功夫最多。

在裴柏村,很多村民家大門樓中間挂著紅綢子,這是裴柏村特有的「挂旗」風俗,誰家的孩子出生,孩子的姥姥家要給孩子挂旗。所謂「挂旗」就是將寫有「濟世棟樑」、「自強不息」、「建國英才」等話語的紅綢布挂在大門樓中間,並將書寫用的毛筆、硯臺一併奉送,最後在大門兩邊栽種竹子,寓意孩子長大成人以後,成為有才有德之人,以激勵後世子孫。而且裴家有一條規矩,考不上秀才者,不能進宗祠。

孩子生下三要「草」,「草」出自於唐朝末年,即用帶根的谷草,分作十把,交叉紮住,成為一塊方格窗戶,表示草木之人經十年苦讀,也可以金榜題名。

裴氏的家庭教育十分出色,南朝裴子野出生後母親病逝,他的祖母殷氏「柔明有文義,以章句授之」,年輕時就任南齊武陵王左常侍,後編《宋略》。這和河東裴氏從小就接受良好教育不無關係,小小年紀,有此成就,神聖的母教發揮了重要作用。

裴氏不僅注重幼兒和少年時期的教育,更加註重少年以後的強化教育。裴炎自出生起就手不釋卷,在弘文館一學就是10年,博覽文史墳籍,尤其精通《左傳》和《尚書》。在科舉考試中,他中明經,歷任兵部侍郎、中書門下平章事、侍中、中書令。北魏的裴延雋,不僅自己注重自身教育的強化,還勸說當時的世宗要不停地讀書,不斷地受教育,世宗接受建議,為北魏的強盛從深層注入了活力。

在教育方法上,河東裴氏家族更多的是一種言傳身教式的教育和濃厚家風學風的氛圍教育。裴氏家族中,無論貧窮富有,崇尚節儉的風氣由來已久而且一直發揚光大。「裴昭明家境貧寒,但他不貪暴利,為官清廉,靠微薄的俸祿持家生活。「齊武帝曾讚嘆說:『我不黯書,不知古人中誰比?』裴昭明常對人說:『人生何事須聚藏,一身之外,亦復何須?』終身不治產業。」河東裴氏自覺地接受了河東文化的尚儉習俗,並以儉素的生活方式言傳身教。

裴氏家族經久不衰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根源還在於教育,裴氏族人對於教育十分重視,尤其是家庭教育。正是一系列嚴謹的家庭教育機制,加上正確的教育方法和內容,從根本上促進了裴氏家族的千年不衰。

——轉自《儒風大家》

(責任編輯:任浩)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