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些名言都有後半句,看完全句,我的心完全碎了!

中國歷史博大精深,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自春秋戰國到秦朝漢朝,再到明朝清朝,無數先賢古聖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經典的格言名句,被無數人選做座右銘。

不過很多中國人從小學習的名言警句,以為是人生真諦,殊不知很多只是前半句,甚至是斷章取義。看完整句,很多同學發現:中國的教委真不地道!

名言一:天才是1%的靈感和99%的汗水!

慢著,這個我視為座右銘的名言竟然還有後半句。 原文是這樣的:「天才是1%的靈感和99%的汗水。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99%的汗水都重要!」


天份原來被忽視了,其實天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網絡圖片)

名言二:父母在,不遠遊。

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時候,不能遠遊。

然而,原文是這樣的:「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這不是不能去,去之前得安排好了!


父母在,不遠游,不是不讓有父母的人出門。(網絡圖片)

名言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知識。

然而,這也有後半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莊子》

意思是: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的知識,會弄得精疲力竭!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意思,竟然不是我們理解的。(網絡圖片)

名言四: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意思是:不孝順有三種情況,其中沒有子嗣是最不孝順的。

原文:「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孟子·離婁上》

意思即:舜沒有告知他爹娘就自己結婚了,沒有盡到後輩的責任。

名言五: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意思是:該吃吃,該喝喝!這句話成為了多少吃貨自我安慰的理由!

原文卻是這樣的:「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濟公傳》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來由,還有一個悲壯的典故。說的是明朝張獻忠攻打渝城,也就是現在的成都時,在城外的廟裡駐紮,強迫裡面的和尚吃肉,當時有個叫破山的和尚說,只要你攻城後不屠城,我就吃肉。結果張獻忠答應了他。於是破山和尚一邊吃,一邊說出了這句話。他是為了數千百姓的生命才破戒的啊。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原來根本不是我們知道的意思。(網絡圖片)

名言六:言必信,行必果。

意思是:說過的話要守信用,做事就一定要做到,要做這樣的人才行。

原文來自《論語》: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翻譯成白話為:
子貢問:「怎樣才能算個真正的士呢?」孔子說:「做事時,要有羞恥之心;出國訪問時,不辱使命。可算士了。」「請問次一等的呢?」「同宗族的人稱贊他孝順,同鄉的人稱贊他尊敬師長。」「請問再次一等的呢?」「說到做到,不問是非地固執己見,當然是小人!但也可以算最次的士了。」「現在的領導怎樣?」「噫,這些鼠目寸光的人,算什麽呢?」


原來我們從小學習的名言警句都存在後半句,甚至一整句。我們學到的只是片面。(Pixabay.com)

——轉自《每日頭條》

(責任編輯:任浩)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