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紮營對峙僅隔百米 印軍態度強硬再增兵

【新唐人2017年07月12日訊】中印邊境緊張對峙,不只沒有緩解跡象,印度和中共還再度增兵駐守邊界。不過,雖然局勢愈演愈烈,但雙方媒體也在釋放「外交解決」的信息。而有關製造炒作這次爭端的始作俑者,各方媒體解讀不一。

《印度時報》7月11日報導,印度軍隊再度調兵2,500名至中印對峙的錫金段邊境。雖然沒有爆發衝突,但是雙方立場都很「堅定」。

在對峙現場,中印雙方都在場地紮營,還建有供應鏈。兩方陣營只有百米之遙。

文章還稱,印度除了在錫金東部和北部已布署有2支3千部隊的兵旅,消息源還說有隻兵旅還新派出2隻部隊進駐錫金附近。

此外,有些山步兵小隊也被移至了活動範圍。印度每隻山區步兵作戰小隊都有超過萬名士兵,隨時保持「應付突髮狀況的高作戰準備」。

文章說,不僅印度,中共軍隊也有增派軍隊到介於錫金和不丹之間的春丕河谷。

除了邊境增兵對峙外,中印軍事對抗還擴展到海上。此前印媒報導,中共近期向印度洋海域增派了軍艦和潛艇。

而印度則會同美日兩國,10日開始了在孟加拉灣的海上聯合軍演。印度軍方表示,此次軍演的主要內容是「反潛艇」。印媒則強硬聲稱中共潛艇已「被牢牢的鎖定」。

目前,新德里和北京都在指責對方「越界」進入自己的領土,而且這種爭執在愈演愈烈。

中共官方要求印度無條件撤軍,並暗示即使印度撤軍後,中方也不會停止在洞郎邊境修路。

而印度一方也態度強硬,印媒多次釋放言論「不惜一戰」。

外交是結束對峙唯一途徑?

有分析指,中印雙方看似劍拔弩張,但都沒有準備開戰,只是在玩「看誰先眨眼」的遊戲。

《印度時報》11日文章援引消息表示,中印爭端完全陷入僵局,若要讓緊張局勢降溫,必須透過政治外交層面的交涉。

消息源認為,要化解僵持局面只有透過2012年1月設立的「邊境事務磋商和協調工作機制協定」(Working Mechanism for Consultation and Coordination on India-China Border Affairs),或是透過雙邊指定特別代表來協商。

而編輯部設在北京的海外多維網分析,印度2017年至2018年的軍備開銷預算僅為GDP的1.63%,遠遠低於中共,印度與中共在軍事上的對峙顯然是不明智的選擇。

而中共方面,考慮到中方維護「穩定」的立場,以及地區戰爭對中巴經濟走廊可能帶來的影響,也肯定不會站在主戰的一方。

分析認為,如果在對峙過程中不出現「擦槍走火」等意外事件,中印對峙有很大概率上會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誰挑起的爭端?

此次中印對峙的起因,是中共邊防部隊在中國和不丹的爭議領土洞郎地區修路,「負責」不丹國防的印軍出面阻撓施工,從而引發激烈衝突。中印雙方事後均指責對方「越界」。

洞朗高地有着重要的戰略地位,位於印度的錫金邦與不丹以及中國的接合點。

印媒表示,若這條道路修建成功,中共軍隊將離印度脆弱的「雞之頸」更近一步。「雞之頸」是印度大陸連接其東北七邦的一條長約20公里的走廊。中共軍隊一旦控制洞郎高地,居高臨下,很容易切斷「雞之頸」,其安全必須得到保障。

多維網分析,莫迪政府在此次衝突前已經做了充分的外交準備。印度在衝突中的強硬態度可進一步推動國內的民族情緒高漲,使得莫迪所在的人民黨在7月17日的總統選舉贏得更多的支持。

而《德國之聲》報導,莫迪政府此次態度強硬,是因為在國內受到來自在野黨的壓力。目前擔任最大在野黨國大黨副主席的拉胡爾•甘地,在推特上質問莫迪「為何對中共保持沉默?」拉胡爾•甘地是印度最具影響力的政治家庭「尼赫魯−甘地家族」的一員。

香港《東方日報》評論則指,包括朝鮮、蒙古、越南、印度在內,中國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烽煙四起,極為罕見。這背後似乎有一雙黑手在暗中協調,目的就是讓中共當局手足無措。

文章分析,出現這個狀況的背後,有兩個重要背景:一是中共軍改正進入關鍵時刻;二是中共十九大高層權力重組前夕,當局反腐觸動的既得利益集團,與外國勢力有各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此外,新德里電台網站7月10日報導稱,印度在野黨國大黨領導人甘地8日會晤了中共駐印大使羅照輝。中共駐印使館官方通報也提到了這次會晤,但該通報隨後被刪除。

(記者雲濤綜合報導/責任編輯:唐睿)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