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宰相三年,整天吃喝不作為,死後卻獲千古頌揚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中國有個人,當了三年宰相,一件事不做,整天和朋友喝酒吃肉,典型的不作為。可是他去世後,卻獲得如潮般的掌聲,無論是君王名臣大儒,還是小老百姓都極力稱讚他為千古賢相。這卻是為什麼?

這個人的名字叫曹參。他是漢初的開國功臣,能文能武,本身是個非常厲害的人物。武方面,他一生攻下二國一百二十二個縣,功勞僅次於韓信。文方面,他在擔任漢庭宰相之前,是劉邦長子劉肥封國齊國的相國,在他的治理下,齊國四境安寧,宇內稱頌。

漢惠帝二年(前193年),宰相蕭何病危。漢惠帝讓蕭何推薦一個繼任之人。蕭何說:「曹參!」漢惠帝一聽也覺得對,曹參能力不凡,除了他,還真找不出更合適的人選。於是就宣曹參進京。

曹參進京當宰相後,過了一段時間,漢惠帝就覺得有些不對勁了。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那曹參已經當了好幾個月的宰相了,卻一把火也沒點着。不但沒有什麼新的措施綱領,而且還不作為,整天不是喝茶聊天,就是喝酒吃肉。漢惠帝看不下去了,責備曹參。於是就帶出了歷史上一段著名的對話。

曹參問:「陛下,你覺得你和高祖哪個更聖明?」漢惠帝再覺得他能,也不敢在他爹面前託大呀,於是答道:「我哪兒敢和先帝比呢?」曹參又問道:「那陛下你又覺得我和蕭何誰更賢能?」漢惠帝正不滿曹參呢,當然不可能認為他厲害,於是客氣地說道:「你好像比蕭何差了那麼一點點。」於是曹參說道:「陛下,既然你比不上高祖,我比不上蕭何,那麼,我們只要按照他們定下的那些規矩做事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折騰呢?」這話把漢惠帝繞進去了,漢惠帝想了半天,竟然找不到反駁的理由,最後只好答道:「你說得很對呀,咱們就這麼辦吧……」於是曹參便接着喝他的茶,擺他的玄龍門陣,舒舒服服地當他的宰相。

問題來了,曹參真的認為自己的能力不如蕭何,所以才凡事按照蕭何立下的那些法度來辦事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為什麼呢?

曹參並非無能之輩,而是一個能力出眾又極聰明睿智的人。何以見得。武的方面且不說,單說文的。他起先在齊國當相國的時候,齊國一窮二白,是他撥亂反正,制定各種條例,把齊國變成諸侯國中一等一的富庶安寧之地,這是有目共睹的。否則,蕭何也不會推薦他來接自己的班了。而且要知道,蕭何當時只推薦了他一個。並非是朝中無人,陳平、王陵、周勃都很有能力才幹,但是蕭何一概不薦,只薦他!還有,蕭何病重的時候,曹參就讓家裡人趕緊準備進京。家裡人都很奇怪,問他進京做什麼。他說去當宰相,蕭何去世後宰相一定非我莫屬!能如此自信的人,沒有極高的智商能辦得到嗎?

曹參為什麼要不干事不作為呢?因為他是故意不作為的。何以見得?因為他當宰相後,立刻就從各郡和諸侯國中挑選了一批質樸而不善文辭的厚道人,讓他們來丞相府擔任他的助手。而那些追求細節完美,追求聲望的人,則通通把他們攆開。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點,他不但不做事,他還要讓他的部下都不找事。

那麼問題又來了,曹參既然是那樣有能力又那樣聰明的人,為什麼他又偏偏裝憨賣傻不做事呢?

首先,這與曹參所信奉的哲學有關。曹參信奉什麼哲學?黃老。黃老的精神就是清靜無為,越安靜越好。

當然了,聰明的曹參自然不會因為要將就自己信奉的哲學才不做事。而是他知道,那時候,真的不該多起事端。

當時的國家在戰爭的摧殘下已經殘破不堪,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連漢高祖劉邦都坐不起馬車,只能坐牛車。就算坐牛車,要找幾條毛色大小差不過的牛都很困難,可想當時經濟困頓的程度。

農耕社會的振興經濟,和現在的振興經濟完全是兩個概念。農耕社會的振興經濟,就只有一點,不要擾民!別整天尋些破事來做,別收太高的稅!給農民十年二十年的自由,讓他們放開手腳生產,不用多說,經濟自然就上去了,百姓自然就富裕了,國家自然就強盛了。可以說,聰明睿智的曹參,作為農耕社會經濟學家的曹參,自然是明白這個道理的。只不過他沒有說出來。他沒說出來,是因為他說了別人也不懂。就比如漢惠帝。漢惠帝不懂,說不定還認為他在講歪理。為了一了百了,曹參只好用漢惠帝的老爸來唬住他,這樣漢惠帝就不敢再鬧了!

漢惠帝不懂,但後來的漢文帝、漢景帝肯定是懂得的,所以他們才會繼續休養生息,輕徭薄賦,開創「文景之治」。可以說,正是因為有曹參的首倡,文景兩帝的接力,最終才造就了富裕強盛的大漢帝國。

──轉自《鐵血網》

(責任編輯:劉玉)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