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紅禍】井岡山 始於土匪合作的根據地

【新唐人2017年10月10日訊】位於江西省西南部的井岡山,被中共稱作所謂的革命搖籃。這個所謂的第一革命根據地,第一個蘇維埃政權是怎樣產生的呢?我們把鏡頭轉到井岡山。

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共先後在全國發動了大小武裝暴動200多次,都以失敗告終。當時,毛澤東參與了秋收暴動中湖南、江西邊界的湘南一路。暴動失敗後,他放棄攻打長沙,帶領殘餘的部隊,逃到井岡山

井岡山位於湖南和江西邊界,由於兩省當局都鞭長莫及,歷來是土匪占山為王之地。袁文才和王佐就是那裏的兩名山大王,手下有500人馬,佔領著有13萬人口的寧岡縣大部分,靠收租徵稅過活。

退到井岡山的毛澤東通過土著出身的共產黨員龍超清等人的介紹後,拉攏袁文才和王佐的土匪武裝,送他們來福槍,又幫他們訓練。

大陸史學教授劉因全:「本來井岡山最早是王佐和袁文才他們在那裏。毛澤東秋收起義打了敗仗以後流竄到這個地方來,他聽說井岡山有這批人住在上邊,就把他們收編了,他們就成了毛澤東紅軍的一部分。」

1928年2月,袁文才和王佐的土匪部隊接受紅軍改編,成為紅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二團,兩人分別任團長,副團長。毛澤東自此在井岡山建立了所謂的「革命根據地」。4月,在南昌武裝暴動中失敗的朱德、陳毅帶領著殘部,也逃到井岡山。毛、朱兩部合併成紅四軍,袁文才和王佐的武裝又被改為第三十二團。

同年5月,所谓的「井岡山工農兵蘇維埃政府」成立,山大王袁文才任蘇維埃政府主席。

就連中共湘贛邊特委負責人鄧乾元,後來也在《湘贛邊界工作報告》中說:「邊界(井岡山根據地)的政權並不是真正的共產黨所領導的政權,而是與土匪合作的聯合政權」。

儘管之後袁文才和王佐的三十二團參加了了新城、龍源口、黃洋界、坳頭隴等戰鬥,屢建戰功,但是好景不長。

1929年1月,在相隔萬里的莫斯科,中共召開了「六大」,會議通過的「對土匪的關係」決議說:「與土匪或類似的團體聯盟,僅在暴動前可以適用。暴動之後宜解除其武裝並嚴厲鎮壓他們……他們的首領應當作反革命首領看待……」

1930年2月,袁文才和王佐被邊界特委以「擴編為紅六軍第三縱隊」為藉口,誘騙到永新縣城,邊界特委還通知彭德懷的紅五軍,包圍二人的部隊。

2月24號拂曉,袁文才在熟睡中被邊界特委書記朱昌楷開槍打死。王佐聽到槍聲後急忙朝東門外突圍,但落水淹死在東華潭內。

袁、王的親信40多人也同時被誅殺,其中很多都是創建井岡山根據地的功臣。紅五軍給袁、王的部下每人五元錢,一部分人改編,一部分遣散。

時事評論員橫河:「這個就是共產黨常用的手法。這兩個人對共產黨來說是外人,本來就是利用一下,以後就過河拆橋。不僅是對外面的人過河拆橋,就對自己人的話其實也是,它殺自己人的時候可能比殺敵人還要兇。所以,如果他自己不是黨內的,是跟著共產黨去混的那些人,基本上都沒有好下場。那共產黨黨內,他自己鬥得也都沒有好下場。中共的歷史就是這樣的。」

在知道二人死亡真相後,袁文才的部下謝角銘憤而率部投靠國民黨,王佐的弟弟則重新佔領了井岡山。從此,井岡山很少有人再參加所謂的革命。1932年,中共還派蕭克帶兵來攻打井岡山,但鎩羽而歸。中共奪權後,分封了一千多將帥,而出身井岡山這個所謂「搖籃」的,只有孤零零一個少將。

採訪/朱智善、陳漢 編輯/尚燕 後製/陳建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