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的三個釘子戶 抗拆遷敢和皇帝打官司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10月21日訊】釘子戶是近代出現的一個詞,意指不願聽從政府命令,將自家拆除搬遷的人家。據史料記載,在歷史上有三個著名的釘子戶不但反抗拆遷,還敢和皇帝打官司,個個牛氣哄哄。在強制拆遷不斷導致社會事件的今天,值得人們深刻反思。

少林寺抗旨不尊

少林寺抗旨不尊,絕不拆遷。少林寺在中國歷史上有著傳奇的色彩,少林武僧護衛秦王李世民的典故,人盡皆知。不過,據史料記載,少林寺差點被拆掉,在大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當時的唐高祖李淵下令要拆除少林寺。

據說,接到詔書之後,少林寺明確表示自己絕不會拆遷,並依靠自己的戰功據理力爭,懇求皇帝留下少林寺。最終,李淵默許了少林寺的存在。

嵌在蔣家大院的餅店

在浙江奉化武陵鎮有一個「周順房千層餅店」,他承載著一段歷史佳話,反映民國時期蔣介石尊重民眾的居住權,在強制拆遷不斷導致社會事件的今天,值得人們深刻反思。

蔣介石任中華民國總統期間,一次要擴建自己老家的房子,當時25戶鄰居紛紛讓出了自家的宅基地,只剩下旁邊賣千層餅的周順房沒遷,因為周順房的主人絲毫不買賬。

原來,周順房的主人是老蔣兒時的玩伴,並且兩個人是同年同月生的。他讓人轉告老蔣,瑞元(瑞元是蔣介石的小名)他讓我搬,我不得不搬,但我要聽他親口對我說……蔣介石聽到後慨嘆道,遷不遷由他去吧。于是,在重新修葺的蔣家大院凹進去一角,周順房有點礙眼的嵌在當中。

有人調侃地說,這週順房應該算得上是民國最大的「釘子戶」了。如今蔣家面臨剡溪的大院右側,還有一個「蔣氏鄰居——周順房餅店」,許多人在參觀完蔣氏故居後,都愛到這個店子裡買些餅子吃,聽說味道不錯。在強制拆遷如此盛行的今天,蔣介石先生對「釘子戶」如此寬容,真是令人唏噓。

把國王告上法庭

柏林旁邊有個小城——波茨坦,熟知二戰史的人可能馬上會聯想到波茨坦會議和美英蘇三巨頭。到波茨坦的遊客,少不了要去無憂宮看看。靠近無憂宮入口處,一個帶風車的大磨坊非常惹眼,看上去與整個王宮建築並不太協調。這個大磨坊就是德國有名的釘子戶,他和國王打了場官司,並且打贏了,留下了這座磨坊。

據說,腓特烈二世成為德國皇帝,於1745-1747年間在波茨坦修建無憂宮作為夏宮。宮殿旁邊有一座磨坊,磨坊主格拉文尼茨(Grävenitz)認為,國王的宮殿擋了風,導致風車無法正常運轉,于是就將國王告到法院,為此國王豁免了磨坊的租金。

後來,該磨坊被轉賣給福格爾(Carl Friedrich Vogel)。因風力不夠,福格爾也提出訴訟。國王派人前去與他協商,希望能買下磨房,但磨坊主堅持不賣,幾次協商都沒成。1787年,國王下令把磨坊給拆了。不料,磨坊主第二天就上柏林法院把國王給告了。

法官問,是先有磨坊還是先有宮殿,回答是先有磨坊。于是,法官認為國王侵犯了磨坊主的私有財產,判決國王必須「恢復原狀」,並賠償拆毀磨坊造成的損失。

國王只好執行,不過他沒把磨坊修回原樣,而是出資建成三層迴廊的荷蘭式風車磨房,可能是為了跟無憂宮保持諧調吧。

幾十年後,兩個人都相繼離世,磨坊主的兒子面臨著破產的危機,就給自己的「老鄰居」小國王威廉二世寫了一封信,表示自己願意將這個磨坊賣給他。

小國王回信好言相勸要他不要賣,認為這已經是「國王犯罪和庶民同罪」的範例,並告訴小磨坊主,要把磨坊作為紀念物,代代相傳。落款是「你的鄰居威廉」。

並且,小國王還贈送了小磨坊主幾千馬克,幫他還清了債務。

史上最合作的釘子戶

另外來看看袁世凱後人的案例,也很有意味。據袁家賓回憶《我的大伯父袁克定》書中記載,國民黨在1928年執政之後,沒收了袁世凱在河南的遺產。後來,河南被日軍攻佔,日軍卻將被沒收的袁世凱遺產、歸還給了袁世凱的兒子袁克定。

再後來,日軍想購買袁家在河南彰德洹上村的花園,開價頗高,袁克定堅持不賣,日軍也只好作罷。

到了中共奪權後,事情就不妙了。袁世凱的孫子袁家誠回憶:上個世紀六十年代。袁家後人趕上「四清運動」。當時,中共政府找袁家誠談話,對他說:「你們袁家,有十六間房,是十足的剝削階級,房子要上繳給國家。」

袁家誠一想,中共的天下無處講理,有啥辦法呢?只好交公吧。中共辦事人員說:「你同意上繳給國家是吧?那麼,請你填寫這份《放棄房地產申請書》、我們要你自己宣布:自願放棄房產所有權、進行交公。」

袁家誠照填了。袁家誠也許堪稱「史上最合作的釘子戶」,16套房產,說交就交,這「房主」當的窩囊,毫無他爺爺當年的威風。中共要沒收你的房產,還要你自己寫申請放棄,既可笑荒誕,其殘暴的本性也暴露無遺。

(責任編輯:唐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