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上海推55條惠台政策 學者:口惠而不實

【新唐人2018年06月03日訊】在中共出臺31項惠台政策之後,上海市最近又推出了「上海惠台55條」,進一步落實所謂的「人才引進」、「居住保障」等政策。到底台商在大陸真的能有良好的發展環境嗎?有學者對此並不看好。

今年2月28號,中共國台辦等多部委公佈31條「惠台」措施」,內容涵蓋金融、就業、教育、醫療、影視等多個領域。

6月1號,上海推出的「上海惠台55條」,其中31條完全對應「惠台31條措施」,其餘24條為上海自創。為台商提供的優惠措施包括:台商的企業與上海市企業同等待遇、台灣民眾到上海學習、創業、就業和與大陸民眾同等待遇等。

資料顯示,上海台商投資企業12488家,占上海外資數目的13.57%。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曾建元:「台商跟其他外商比較起來,台商同樣也是跨境的投資貿易行為,跟其他外商在這點上沒有任何差別。儘管在中共的官方立場來看,它有國家跟地區的差別,但是實際上它是不同的法律的區域跨境的一個投資行為。」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曾建元表示,惠台政策表面上對台商非常友好大方,但由於大陸的法制環境不健全,司法不獨立,在大陸台商的權益保障並不能得到保障。

西陵集團董事長吳思鍾,90年代曾獲前中共總理李鵬邀請赴陸投資,隨後因遭強徵用地導致血本無歸。他認為,連李鵬的承諾都會隨其下台而失效,顯示中國大陸法治的不足。與其「惠台」還不如遵守承諾。

早在2005年,台灣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理事長高為邦,就在《投資中國,你必須知道的陷阱》一書中指出,向台灣海基會投訴的台商受害案件已超過1200件,向中共海協會、國台辦等投訴的案件已經超過5000件。台商投資中國受害的情況決不是個案。

曾建元表示,不同於台商,其他國家的外商在大陸發生爭端時,都會受到來自本國政府、本國法律的支持,也會得到世界貿易組織或兩國雙邊貿易架構下跨境爭端的解決機制支持等。

曾建元:「這些外商存在的條件,台商統統沒有。哪怕今天你中國大陸(中共)政府提供再優惠的政策,兩岸關係沒有正常化的話,台商到中國大陸只能任人宰割。」

曾建元指出,儘管中共表面上說給台灣國人待遇,政策上看起來也往這個方向前進,但跨境的權益保障機制並不在惠台政策的保障當中。所以台商最終只會落到口惠而不實的結果。

日前,台灣《蘋果日報》評論指出,短短1個月內,中共接連挖走多明尼加、布吉納法索等台灣邦交國,強迫國際企業及航空公司更改台灣名稱,持續杯葛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軍機不斷繞台、擾台,讓中共之前洋洋得意的惠台措施被打回了原形。

旅美時事評論員鄭浩昌則認為,現在中共準備給台商的準國民待遇什麼也不是,大陸老百姓享受的那種監獄式管理下的國民待遇有什麼用呢?

鄭浩昌指出,中共的所謂「惠台」政策是一種偽善,就是用糖衣炮彈誘敵深入。它和外交軍事上的打壓台灣是同一硬幣的兩面,本質一樣。

旅美時事評論員鄭浩昌:「中共早期對外商也給予過超國民待遇,結果後來呢,變成了關門打狗,關鍵技術被奪走,甚至利潤都因為外匯管制而抽不回來。所以呢,超國民待遇也好,準國民待遇也好,在沒有法治保障的環境下面,都是好看不中用的大餅,只要中共一翻臉,不但吃不到嘴裏,還得兜著走。」

從2016年8月開始,中共一直在進行「外匯儲備保衛戰」,不少在大陸的日資企業已經停辦,但無法將人民幣兌換成日元匯回國內。在大陸經營的歐洲公司、台企也都遇到這種情況,無法將股息、資金匯到國外。

採訪/陳漢 編輯/宋風 後製/鐘元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