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貿易戰何時停火?中國六大風險或引爆

激烈交鋒的美中貿易戰,何時能停火,成為當前各界關注的焦點。

美國總統川普4日在推特發文表示,「過去4個月來,中國股市下挫了27%,他們正在和我們商談。」

若美中雙方確實再次接觸商談,則恰好驗證筆者此前所析,雖然中方推出600億美元回擊,但美中雙方再次協商的機率將回溫。

不過,6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又發出挑釁言語,稱川普是「21世紀街頭霸王」、中方「絕不會接受訛詐」。其它官媒也同步發出報導,吹捧中國的經濟前景平穩看好。

覺得有點霧裡看花嗎?

事實上,近日官媒言論的對外高調強硬、對內吹捧造勢,很可能與中共正舉行的北戴河會議有關,當局需要更多的輿論宣傳來營造利好,在黨內及國內穩住陣腳,並不讓人意外。

不過,倘若中共執意與美國僵持對立下去,貿易交火時間一再拉長,則很可能引爆中國六大風險,損害十多億中國人民的生活與權益。

一、人民幣與資產貶值 資金外逃
這是最顯而易見、已經發生的「現在進行時」。

受到美國經濟強勁及美元強勢,以及中共疑似放貶人民幣以抵銷貿易關稅的影響,過去3個月來,人民幣匯率已經重貶8%,而且未來仍持續看貶。

許多外國資金與外國企業,擔憂貿易戰造成中國經濟重挫、影響未來投資與運營收益,相繼將資金轉出中國,進行避險投資。這不但造成中國外匯儲備減少,也進一步擴深人民幣貶值的下行空間。

「貨幣貶值的部分原因,是因為資金離開中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3日接受CNBC專訪指出,「如果持續下去,真的會讓中國經濟受創。」

不僅外國資金持續撤離避險,中國境內資金也焦躁不安,紛紛設法轉移海外。

為了防堵資金外逃,中共日前宣布加強管制外匯流出,但近日仍傳出有人攜藏大批金條闖關越境,還有不少公司加速前往香港或美國股市上市,讓股東得以直接在境外將資金套現。國內資金憂懼之況,可見一斑。

此外,近期來,各地P2P平台與影子銀行頻傳爆雷,不排除其中有人預見資產將大幅貶值,惡意提前捲款,潛逃海外,無異是對中國百姓趁火打劫。

二、物價上漲 民眾生活壓力大
漲價,將是全國民眾最深切有感的貿易戰風險。

中共對美國商品加徵高額關稅,國內的美國商品價格必然上揚;人民幣大幅貶值,也造成外國商品相對漲價,抬高了中國人購買其它外國商品的成本,還將進一步推升國內的通貨膨脹。

不僅商品漲價,食品也漲價。

中共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日前坦言,受到大豆價格上漲影響,從下半年起,以大豆為原料的豆粕飼料將漲價,連帶推動豬肉、雞蛋等食品價格上漲。

鈔票貶值,百貨齊漲,民眾的生活壓力無疑將逐漸升高。

三、運營成本增加、銷售下滑 企業外移或關閉
美中互徵高關稅,首當其衝擊的是以美國為主要市場的中國製造業與出口貿易。

根據業界人士透露,不少高營收的製造業或代工業者,已經陸續將產能移往東南亞或印度、印度尼西亞的生產線,或準備到美國投資生產;較小規模的業者,有人準備外移,有人觀望貿易戰何時落幕,有人仍在苦思下一步。

可以預見的是,高額關稅勢必減少中國工廠的美國訂單數量,加上國內消費市場不足以消化中國企業的龐大產能,必然導致企業營收、銷售下滑。長此以往,不但影響運營生計,還加重企業的債務負擔。

儘管目前中共央行增加市場資金流動性,但除了國企與地方政府之外,一般民企想要融資依然困難,融資成本亦偏高。況且,目前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特別是與印度、東南亞國家相比已經失去競爭力,令中國製造業雪上加霜。

因此,若貿易戰長期對峙,不少民企很可能出現經營困難,最終不得不選擇外移或倒閉,並進一步衝擊實體經濟。

四、失業增加 消費疲軟 經濟下滑
失業,是另一個讓政府與民間強烈有感的重大風險。

當企業、公司相繼外移或出現倒閉潮,失業問題將接踵而至,許多製造業勞工被迫失業,失去收入,對日常生活造成衝擊。而民眾購買力下滑,消費意願轉趨保守,也必定衝擊消費經濟。

特別是目前中國的經濟結構轉型仍未成功,加上企業實體經濟萎縮、出口貿易下降等因素,中國經濟很可能會出現進一步下滑。

再者,今年中國前兩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6.8%、6.7%,已經出現下行放緩跡象,未來是否還能承受貿易戰帶來的經濟衰退壓力?恐怕不容樂觀。

五、房貸難償還 房市泡沫恐破裂
中國人愛買房,固然有「成家立業」、「安居樂業」等傳統觀念的影響,但近年來,促使中國各地民眾狂熱買房的主因之一,與中共為了刺激經濟發展,長期超發貨幣政策有關。

根據中共央行數據,1990年的中國廣義貨幣(M2)餘額為1.53萬億元,2017年激增為167.68萬億元,足足增長108.6倍。但同時期的中國GDP,卻從1.89萬億元,增至82.7萬億元,增長僅42.8倍。

貨幣發行量的增幅,遠遠超過經濟活動總量的增幅。超量的貨幣加速了通貨膨脹,人民的財富持續萎縮貶值,民眾擔憂資產不斷縮水,不得不設法投資,讓資產保值,也促成中國的買房熱潮長年不衰,房市泡沫越吹越大。

而地方政府為了創造經濟GDP、增加收入,甚或官商勾結,許多政府相繼介入炒房,透過「土地飢渴」或其它政策工具,助長房價快速飛漲;加上學區和學位政策,眾多「望子成龍」的家長也不得不投入買房,為房價帶來推升助力。

人民蜂擁購屋買房,但薪資上漲速度遠跟不上房價飆漲速度,許多家庭已經背負沉重房貸壓力。

倘若貿易戰導致企業外移或倒閉帶來的失業潮擴大,將連帶衍生大量房貸違約、樓房拋售或司法拍賣(特別是中產階層家庭),不但可能戳破醞蓄多年的房市泡沫,也將為金融體系帶來巨大壞帳。

近日秦皇島、黑龍江等地出現上百家地產開發商被列入失信黑名單,廈門二手房跌價20%,已為中國房市發出初步警訊。

六、加重債務風暴 金融體系陷危機
巨額債務,是這兩年中國最吸引國際媒體矚目的「亮點」。

彭博社(Bloomberg)分析指出,2008年中國國內債務金額占GDP比率為141%;但到了2017年中,債務占GDP比率已經飆升到256%。其中多數來自企業債務,占GDP比率達163%。

貿易戰若進入長期對峙,不但將因為民眾無力還貸而衍生大量銀行壞帳,國企、民企也將因為無力償還銀行貸款而釀成巨額壞帳。金融體系將面臨嚴峻的風險考驗。

同時,近期各地陸續傳出地方政府無力償還銀行貸款,公務員或教師遭到欠薪、拖薪;加上影子銀行倒閉或捲款潛逃(包括P2P融資平台爆雷)等案例在各地頻發,一場巨大的債務風暴儼然兵臨城下,金融系統性危機近在咫尺。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當局為了防範金融體系爆發危機,大力推動「去槓桿化」,減少市場資金流動性;但如今為了應對貿易戰、穩定經濟增長,再對市場釋出大量資金,這會不會回過來加深債務風險,值得觀察。

中共政治操控經濟 釀成諸多風險
追根究底,這六大風險與貿易戰的起因,都與中共的「黨國資本主義」、「政治操控經濟」有關。

中共不允許人民擁有自由市場,採取計劃經濟,結果一敗塗地。後來為了維持政權,中共部分開放市場,對外號稱市場經濟,但背後卻仍對市場上下其手,經常進行不公平、不道德的干預,目的是利用龐大的中國勞動力與市場為手段,達成中共想要的政策目標,從中攫取經濟利益與繁榮表象,維持中共權貴階層的壟斷統治。

在國內食髓知味的中共,在國外也同樣採取不公平的貿易手段、不誠信的言行向國際社會騙取好處,並且竊取知識產權與技術來發展經濟,造就中國的高速經濟增長。

如今,川普要求中共放棄過去種種不道德手段,回歸公平的、互惠的經貿交易。即便中共堅不放棄,未來也很可能得為過去的種種不道德行徑,付出更高昂的代價,甚至最終觸發政權危機。

畢竟,做過什麼都得還,是天理。

只是,許多無辜百姓,恐將再次遭中共牽連而受害。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超)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