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年後無農民?習近平農村戰略遇重大挑戰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9月27日訊】2016年9月的杭州G20峰會上,北京領導人習近平引用古文「輕關易道,通商寬農」來形容當局的經濟政策。但港媒指,中美貿易戰當前,「輕關」反轉為層層加重貿易壁壘,「寬農」也將成空話。一名鄉幹部稱,中共10到20年後不會再有農民。

日前,北京將9月23日秋分定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黨媒連篇累牘地報導解讀,宣傳當局對「三農」工作的重視。

香港《蘋果日報》26日評論文章指,當局對美國農產品加徵關稅,導致國內糧食緊缺,發展農業已是北京緩解貿易戰壓力的燃眉之急。但是北京多年來的農業政策,實質上已令中國農業前景堪憂。

文章指,一位中共鄉黨委書記對上級官員坦言:「10至20年後,中國將無農民。」這位農村官員舉出三點原因:

第一,農村家庭承包制導致種植碎片化,農業生產力低下,成本也遠高於發達國家。政府發現花巨資補貼農民種地,還不如低價進口國際農產品。而沒有政府補貼,農民種地就會虧本,只好將土地低價出租,另尋生路。農村年輕一代已基本五穀不分,不會農活。

第二,農村行政成本太高,一個鄉政權每年需要最低2,000萬上級撥款才能維持,但鄉領導每月只能從中拿到4,000元工資,勉強養家餬口。如果政府撥款不能到位,鄉政權就癱瘓。

第三,農村選舉從村級開始,就已經異化和黑社會化。

文章說,這樣的農村現狀,無論北京如何展現「寬農」關懷,都不可能讓農業在貿易戰中提升。

實際上,不只是農業,中共數十年來的畸形發展,已經讓中國各行各業的經濟問題積重難返,危機重重。即使沒有貿易戰,也很難再修復。

中共一名經濟高官日前公開承認,當局「經濟體制改革」施行數年,其實都在空轉。整個的「改革」佈局中,只有習近平親自督導的金融部門在唱「獨角戲」,其它政府部門和國企都在袖手旁觀。

北京目前經濟政策整體左轉,試圖做大國企,吞併和「收編」控制民企。但北京1980年代不得不推行「改革開放」,早已證明發展「國有經濟」此路不通。

美國此時啟動貿易戰,試圖糾正北京的不公平貿易政策,但北京拒不改正。貿易戰不斷升級,更令中共治下的經濟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亂和無望。

9月16日,中共副總理劉鶴麾下頂級智囊團「50人論壇」舉行座談會,大多數人都在直言指責北京經濟政策,被自媒體稱為「2018公車上書」,顯示出體制內部的不安。

學者榮劍評論,中共官學商的頭面人物,目前對現狀不再是焦慮,而是恐懼。

(記者穆峰宇報導/責任編輯:明軒)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