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兩部視頻 預示美中未來 曝光中國社會亂源

想預知美國與中國社會的未來樣貌嗎?近日的兩段視頻,為我們提供了線索。

第一段視頻,來自美國。

阿拉巴馬州一名非裔的小學清潔工,突然被學校老師告知,校園發生一起糟糕的意外事件,需要他緊急前往清潔善後。清潔工匆忙趕到現場,卻看見上百名小學生集體向他高喊:「Surprise(驚喜)!」

原來是學校師生為了表達對這名清潔工辛勤工作的感謝,大家特地設計這場意外驚喜,孩子們紛紛送上禮物、卡片,讓清潔工不禁當場感動落淚。

[完整影片,請點擊此處:上百孩童驚喜致謝 清潔工感動落淚]

在西方自由社會裡,孩子們從小就被教育要懂得「感恩」,感謝身邊一切為我們生活默默付出的人,不論親疏遠近;此外,還要懂得「尊重」他人,不論社會階層、不論種族膚色、不論貧富貴賤,不論士農工商,只要是辛勤工作、認真努力的人,都值得尊重。從中體現了美國建國之父們諄諄告誡後人的「人人生而平等」,都具有創世主賦予的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孩子們也被教導,要懂得時時刻刻用行動來關懷、善待、回報或幫助他人。因為社會是個整體,人人都是社會整體當中的一粒子,只有當每個粒子能夠緊密結合、互助為他,整體才能強大,每個粒子也才能平安幸福——此即「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傳統價值觀。

而且,許多老師與家長也會教導孩子,你今天幫助了別人,或許哪天當你遇上困難,別人也會來幫助你。這樣的生活教育,乍聽之下或許平凡無奇,但卻隱隱內含了傳統信仰中「善惡有報」、「種善因得善果」的因果循環天理。

因此,感恩、尊重、互助、關懷、善念,幾乎無時無刻體現在多數美國人的日常言行中。如此信守傳統價值的社會,未來勢必安定強大。

再來看另一個視頻,來自中國。

一部滿載橘子的大貨車,發生追尾事故,車頭嚴重扭曲變形,許多大人帶著小孩專程趕來現場——但不是為了救難,而是爬上車、偷橘子,彷彿是場「意外收穫」。

更諷刺的是,不少孩子脖子上還繫著中共少先隊的紅領巾。

然而,這幅趁火打劫、趁人之危的驚人畫面,恰恰反映了中國社會當前道德敗壞、倫理崩潰的普遍亂象。人們汲汲營營牟利,一切不講道德,只盼一夜致富、甚至不勞而獲,不顧他人生死、只管自己圖利。殺頭生意有人做,扶老救傷沒人幫。

而且,家長公然帶著孩子去趁火打劫、趁危盜竊,會教給下一代什麼樣的行為價值觀?以這些孩子為中堅的未來中國社會,又會是什麼樣貌?如今遍布中國的黑心食品、假疫苗、豆腐渣工程、貪官欺民、笑貧不笑娼,已經說明了一切。

為什麼美國與中國的社會樣貌與人民素質,彷彿異如天壤?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不如西方傳統文化嗎?還是中國人不如西方人優秀?

斷然不是。一切,都是中國共產黨種下的人禍。

在中共從中華民國手中奪下政權前,傳統中國社會相當重視幼兒教育,特別是道德倫理的基礎教育,更是從小紮根入心;許多父母更是身教言教,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為孩子們立下榜樣,傳承中華五千年的道德規範與傳統價值。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三字經》是歷久不衰的中華傳統兒童教材,不但清楚闡明「人性本善」的特點,還傳承了中華歷史上膾炙人口、寓意深遠的歷史故事與底蘊,並指導人們從小遵照「仁義禮智信」、「天地人合一」等傳統理念來待人處事,齊家興國。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女慕貞潔,男效才良。」「性靜情逸,心動神疲。守真志滿,逐物意移。」同被尊為啟蒙教材經典的《千字文》,也向歷代孩童們傳承著中華神傳文化的博大悠遠,以及待人接物應有的普世道德規範,並指引人們修心養性、返璞歸真的處世之道。

遵循傳統價值與道德規範而成長的歷代中國人,開創了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歷史、璀璨文明,亦曾讓四海來服、夷狄稱臣,爭相學習中華文明,汲取中華文化。

但就在1949年中共竊政後,先鼓吹「無神論」切斷中國人對神的信仰,不信「善惡有報」天理,從而道德敗壞、為所欲為;再用「文化大革命」摧毀五千年傳統文化與文物,讓中國人徹底從物質上、精神上與傳統文化斷了根源;再通過一連串的暴力鎮壓、血腥屠殺、宣傳洗腦,強迫人們只能信仰共產黨,錯將邪靈捧為神祇。

然而,本質「假、惡、鬥」、崇尚「假、大、空」、言行「邪、暴、痞」的中國共產黨,能造就出什麼樣的社會與人民?殘殺過八千萬中國人民的共產黨,其統治下的敗德亂世能否長治久安、人民能否真正幸福安康?顯然已是無須贅言。

更何況,中共自身的邪痞暴行及其對人民灌輸的黨文化,也在國際上招來越來越多的反感抵制,甚至拖累中國遭到世界各國在貿易上、外交上、軍事上展開圍堵封鎖,陷入孤絕。

「沒有了中國共產黨,才能有新中國;沒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才會有希望;沒有了中國共產黨,正義善良的中國人民一定會重塑歷史的輝煌。」

九評共產黨》一書的結語,不但為中國人民指出了禍害中國、讓中國不再強大、不再廣受敬重的毒根亂源,也指引了重振中國的真正復興之路。

──轉自《大紀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