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計在於晨 不吃早餐可能引發8種病

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很多人早晨忙忙碌碌趕著上班,隨便買個吃的當早餐,可能顧及不到身體需要的營養。因為從前一天的晚餐到今天早餐,相隔十幾小時,腸胃道內的食物早已消化完畢。如果不吃早餐,胃酸大量分泌對胃腸黏膜造成的傷害,對健康不利。

據大紀元報導,在台灣曾有調查顯示,年齡19~44歲的國人有34%不吃早餐,13~18 歲的發育期青少年有27.5%早上空著肚子去學校或工作。反而是年過45歲後,年紀越大,人們越有吃早餐的習慣。

職場中製造業的輪班人員三餐最不正常,而沒有吃早餐的工人,容易發生意外的風險最高。長期不吃早餐,容易增加胃病、肥胖、便祕、心血管病等疾病的風險。

不吃早餐,容易增加這些疾病風險

1、胃病

胃部長時間處於無食物可消化的情況,會造成胃酸分泌過多,長期下來容易導致胃炎、胃潰瘍。

2、肥胖

營養學家證實,早餐是一天中最不容易轉變成脂肪的一餐。且不吃早餐會導致午餐和晚餐吃進更多的食物,瘦身不成反而更胖。曾有研究發現,日本的相撲選手,就是利用不吃早餐只吃午餐和晚餐的方法,成功讓身體增胖。

3、易反應遲緩

上班族或學生不吃早餐,身體無法供應上午所需的營養,大腦細胞會感到倦怠疲勞、精神無法集中、反應遲鈍,導致記憶力及閱讀能力、工作能力下降。

4、易中風、心肌梗塞

不吃早餐,會導致血容量減少、血液黏稠度增高,從而增加出現中風、心肌梗塞的風險。對於已有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的人風險更大。

5. 低血糖

對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不吃早餐,易造成低血糖現象。

6. 易罹患慢性病

早上沒有攝取食物,身體為了產生能量,內分泌腺分泌會更旺盛,如甲狀腺、腦下垂體等腺體會亢進,會使得人體體質變酸性,更易罹患慢性病。

7. 易便祕

早餐後人體會自然產生胃結腸反射現象,促進排便;若不吃早餐成習慣,長期下來會造成胃結腸反射作用失調,於是產生便祕。

8. 易患膽結石

膽結石患者約有90%以上是不吃早餐或少吃早餐的人。

早餐吃什麼比較好?

吃對早餐很重要,然而如今人們追求「方便」,相對就忽略了「品質」。如何選擇正確的早餐,沒有標準答案,東方人與西方人不同,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在地食材。建議可以儘量選擇該地區生產的食材,如東方人以米食為主,西方人則以漢堡吐司為主,漁村以魚肉為主,鄉下或城市以清粥小菜為主,並不需要奉行營養書上「建議的卻不易做到的早餐組合」。

重點是要把握營養素均衡的準則,早餐必須具備的營養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礦物質、維生素等,至於比例原則最好諮詢當地的營養師。

下面是台灣家醫科醫師林旭華的早餐原則(供參考):

1. 起床後至少喝200CC溫水。

2. 用餐時間:起床後30分鐘內,食慾最好,最合適吃早餐。

3. 儘量避免選擇高油炸、高熱量食物和含糖量高的飲料,但也不用謹小慎微,碰都不敢碰。事實上,只要運動足夠,根本不需要有太多禁忌喔!

4. 選擇碳水化合物含量豐富的穀類食物,如麵包、饅頭、麵條等提供熱量。搭配蛋白質、膳食纖維很重要,所以要選擇含豐富蛋白質的魚、肉、豆、蛋、奶,以及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礦物質、維生素的蔬菜及水果,飲品以一杯牛奶或豆漿為佳。

5. 今天我的早餐是無糖豆漿150cc + 高脂鮮奶150cc混合,兩片吐司夾蛋、夾豬肉1片、蔬菜一份、豆乾3個,飯後水果香蕉一根,完全符合營養素均衡原則。(僅供參考)

6. 平時每週有3天早上,我會用胡蘿蔔與蘋果,比例2:1,加上全脂牛奶500cc混合榨汁,我稱之為「防癌果菜汁」。(僅供參考)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