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示放棄中國製造2025 環球時報發異聲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11月14日訊】北京最高層表態推動達成「中美都能接受的方案」,但也要求美方「尊重中國選擇的發展道路」,被解讀為釋放核心問題不讓步的信息。而被指代表中共軍方觀點的《環球時報》日前強烈暗示應該放棄「中國製造2025」,引起輿論關注。

上週五(11月9日),中共官媒《環球時報》發表了社論,從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提及「中方放棄了『中國製造2025』」引發的輿論風波說起,表達了對「中國製造2025」的一些具體看法。

社論稱,美國啟動中美貿易戰的主因之一就是「中國製造2025」計劃,因為擔心中方對國企的巨額補貼會損害美企的競爭力,而且北京會鼓勵盜竊美國知識產權,最終在技術上「接管全球」。美國的擔心在其他發達國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隨後,社論聲稱,實施該計劃是中方「自己的節奏」,美方應該放棄「唯我獨尊的心態」,「平等地看待中國發展技術的權利」。

不過,社論話鋒一轉,又稱中方也有必要認真對待美方的抱怨,做出「必要調整」,比如有關國企補貼的問題以及如何對待民企的問題,可以採納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一些通行做法。因為中方在與西方的競爭中仍處於相對劣勢,如果不把自己的發展計劃與西方進行協調,就會面臨更多困難。

社論還特別提到,科技進步需要「一步一步干出來」,中國不大可能在短期內全面崛起,即使到了2025年,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仍將很大,中方不應太過急躁。

社論最後指,這些觀點只是「環球時報編輯部」的一家分析,但是「我們堅定地認為,我們講的道理是成立的」。

社論中的「我們」,似乎有意借社論強烈表達自己的「諫議」。而自由亞洲電台曾引述中共體制內學者的說法指,《環球時報》一貫代表軍方態度。

這已不是《環球時報》第一次就貿易戰發布明確觀點。8月1日,該報也曾發表社評,提出「我們」的八條對美策略,建議中方退回「守勢」。外界稱這八條為「新版韜光養晦」。

不過,《環球時報》這些觀點,都不同程度地與習近平當局的態度相左。

貿易戰爆發後,習近平「過早放棄韜光養晦」,已成為中共內部的批評對象。而直到目前,雖然習當局開始極力緩和中美緊張局勢,但是最高層並沒有釋放在核心問題上讓步的任何信息。

日前,習近平在北京接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時,雖然一再表明中美合作的「重要性」,但依然強調美國要「尊重中國選擇的發展道路」。

韓媒認為,這顯示習當局雖然有意犧牲部分利益,但在涉及「中國製造2025」等關鍵議題上不會讓步。

有中共體制內學者分析指,「中國製造2025」和中共十九大確立的「強國夢」時間規劃息息相關。取消「中國製造2025」,將在政治上產生巨大影響,因此當局不會放棄。

在中共歷史上,每次政治路線的改變,都伴隨着你死我活的權力之爭。毛澤東當年因為不得不承認「大躍進」錯誤而黯然下台,最後靠發動殘酷的文革才奪回權力。

習近平陣營因為反腐打虎和整肅權貴資本,在黨內擁有許多政敵。外界分析,目前雖然習近平黨政軍權在握,地位暫時無虞,但是中美貿易戰已經觸發中共政治危機,一旦局勢繼續惡化,當保黨成為中共「最大利益」的時候,反習勢力或將獲得反擊機會。

目前,在海內外輿論場中,習近平的修憲、政治經濟的左轉、「一帶一路」等外交上的「有所作為」,都已成為批評的目標。另一方面,由於中共官員普遍作惡多端,習近平一些親信舊部亦不例外,而蔡奇、劉奇和陳全國等人,更因為「出位」的施政而成為輿論打擊焦點,其中甚至有黨媒參與炒作。

日前,海內外輿論又在「關注」重慶和福建的高考政審。而實際上,中共實施高考政審已有多年,並非這兩地的首創。而且,最早曝出這個敏感消息的是重慶黨媒《重慶日報》。

中共政壇博弈日益激烈,暗流湧動。而觀察人士指,中共已經危機重重,如果再次發生政治動盪,等待中共的可能不會是又一次權力更迭,而是政權崩潰。

(記者栗捷報導/責任編輯:)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