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三字經》(三)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新唐人2019年01月12日訊】(系列轉載由來:此文化課教材是正見網編輯部爲弘揚中國神傳文化,編寫的一套中國傳統文化教材。大紀元教育欄目編輯亦身同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在下一代延續的重要性,特將全系列轉載過來與廣大讀者分享。)

初級教材【三字經】第三單元

【原文】
養(1)不教(2) 父(3)之過(4) 教不嚴(5) 師(6)之惰(7)

子(8)不學 非(9)所宜(10) 幼(11)不學 老(12)何(13)為(14)

【讀音練習】

養(yang) 不(bu) 教(jiao),父(fu) 之(zhi) 過(guo),
教(jiao) 不(bu) 嚴(yan),師(shi) 之(zhi) 惰(duo)。

子(zi) 不(bu) 學(xue),非(fei) 所(suo) 宜(yi),
幼(you) 不(bu) 學(xue),老(lao) 何(he) 為(wei)。

養(一ㄤˇ)不(ㄅㄨˊ)教(ㄐ一ㄠˋ),
父(ㄈㄨˋ)之(ㄓ)過(ㄍㄨㄛˋ),
教(ㄐ一ㄠˋ)不(ㄅㄨˋ)嚴(一ㄢˊ),
師(ㄕ)之(ㄓ)惰(ㄉㄨㄛˋ)。

子(ㄗˇ)不(ㄅㄨˋ)學(ㄒㄩㄝˊ),
非(ㄈㄟ)所(ㄙㄨㄛˇ)宜(一ˊ),
幼(一ㄡˋ)不(ㄅㄨˋ)學(ㄒㄩㄝˊ),
老(ㄌㄠˇ)何(ㄏㄜˊ)為(ㄨㄟˊ)。

【字詞義解釋】
(1) 養:養育。
(2) 教:教導、教育。
(3) 父:指父親。
(4) 過:過失、錯誤。
(5) 嚴:嚴格。
(6) 師:老師。
(7) 惰:懶惰、怠惰、不盡責。
(8) 子:小孩、兒童。
(9) 非:不是。
(10)宜:應該、適當。
(11)幼:年少時。
(12)老:年老時。
(13)何:什麼。
(14)為:作為。

【譯文參考】
為人父母的,如果只是養育子女,供給他們的物質生活需求,卻不好好管教他們,這是做父母的過錯。同樣的道理,老師教導學生如果不能嚴格督促,認真教學,這便是做老師的怠惰失職了。

孩童時期不好好學習是不應該的,年少時不用心學習,不明白做人的道理,也沒有豐富的學識可以在社會上立足,等到年紀大了,還能有什麼作為?

【問題討論】
(1)如果有一天你當了爸爸或媽媽,你認為要怎麼管教子女呢?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哪一個比較重要呢?如果你是老師,你要怎麼管教學生呢?你會要求學生們先做到什麼呢?

(2)觀察訪問你所認識的長輩,他們目前在工作上需要具備哪些能力呢?他們在年輕時如果不認真學習,他們能做好現在的工作嗎?

【故事天地】

武訓興學

清朝時山東省堂邑縣,有一個名叫武七的乞丐,他用行乞、做雜工省吃儉用所存下來的錢,買土地辦學堂,因為辦學有成,人們為他取名訓。

武訓五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和母親行乞為生,生活雖然過得辛苦,但還有母親相依為命,日子倒也踏實。不幸的是,他七歲時又失去了母親,孤單一人,便四處幫人打雜。武訓一點也不在乎生活困苦,最讓他難過的是,不能和一般小孩一樣到私塾中讀書識字。

武訓從困苦中體會到讀書的重要,因為自己沒讀書不識字,無法有大作為,所以他決心要辦義學,讓窮人家的小孩也能讀書,不願別人再像自己一樣,因為沒錢而錯失了學習的機會。於是他白天乞討,晚上搓麻繩,經過三四十年的努力,武訓的學堂-「崇賢義塾」果然興辦起來,嘉惠了許多學子。

武訓十分關心學生的課業,對老師更是敬重。但是如果遇到不認真教書的老師和不用心學習的學生,他就跪在他們面前,請求他們要各盡本分,好好努力,因此師生都大受感動,不敢懈怠。武訓辦學的精神感動了許多人。

其實,品學的好壞對人的一生影響很大,孩童時不珍惜讀書機會,不懂得把握生命中的黃金時期修養品德,年紀大了總是會後悔的。清朝著名政治家左宗棠有一個部屬名叫張曜,跟隨左宗棠建立了許多戰功,左公便向朝廷推舉他做大官,但因為張曜年少時不唸書不識字,朝廷只好取消他的官職。張曜十分懊悔,痛下決心重拾書本,請來老師,日夜苦讀,修身養性,終於學有所成,再度獲得朝廷的重用。

樂府《長歌行》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每個人都該趁年少時,用功學習,明白做人處世的道理,修養品德,以免年老時徒留悔恨 。

【心得寫作單】
(1)讀完武訓興學的故事,你對他的義舉有什麼看法?
(2)武訓立定目標之後就全力以赴,你的人生目標是什麼?
(3)學習知識、修養心性的過程都是辛苦的,遇到困難時,要用什麼態度面對呢?

──轉自《正見網》

(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