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漫注】(4)猴王出了道心

深度揭祕你看不見的玄機 作者:挪威龍王

【新唐人2019年01月13日訊】(4)猴王出了道心

西遊記》故事生動有趣、游龍一般,但是章回題目與隨處可見的詩,卻是讓人看了心驚不已、如同大地上虬勁卻又沉默的龍筋龍脈。故事,是人間的層面的,我的意思是人間層面可以理解的。回目與詩歌,則恰好是上層的對應的實質。這個不同尋常的故事,之所以是修煉故事,一個理由乃是,故事中人物的每一個心念、行動,都同步轉動上層的「齒輪」。並且,作為回報、作為響應和反饋,上層的齒輪再演化出下一步的下層空間的變化。

當然了,中國古典小說,比如《三國演義》、《水滸傳》、《封神演義》、《紅樓夢》、乃至《隋唐演義》、以及其它眾多的小說故事,均有此特點,這是中國傳統小說故事最具特徵的一個特點。只是其它小說故事,都沒有《西遊記》這麼地步步緊扣、如影隨形。

中國傳統文化薰陶出來的人們,意識觀念都是立體的、分層的,這是現代人們尚無法理解的。古代的宇宙觀是立體與分層的,考慮問題也是多層面齊下的。《易經》、《春秋》,不都是立體的嗎?《易經》是立體對應體系的理論,《春秋》是天、地、人間大事的多層互涉互動的現實例子。《詩經》則是反映了日常間這種互動與生活的直接聯繫。從這個角度,所以我認為《西遊記》特殊,並且他的特殊,還體現在有著非常通俗易懂的一面,這個跟四書五經是不一樣的地方。

「金丸珠彈臘櫻桃,色真甘美;紅綻黃肥熟梅子,味果香酸。鮮龍眼,肉甜皮薄;火荔枝,核小囊紅。……」每當讀到瓜果宴席的句段,就一方面感歎於品種豐富得一塌糊塗,一方面嘴巴里止不住地口舌生津。不讀《西遊記》,不知人間還有如此多的美味,而且每種果實的色香味描寫一應俱全。

且說美猴王,天真爛漫了三百多年,忽然有一天樂極生悲、愴然涕下,咋的了?他忽然有了遠慮,這遠慮、還立刻帶來了近憂:「今日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內?」並且猴王這話一出口,也引得猴子們憂傷悲啼起來。是啊,你從哪裡來、你現在哪裡、你到哪裡去?這可是一個人間的永恆之問,不但是人,凡是生靈,似乎都可能產生這樣時間長度跨越他生命的意念。

人類的歷史,通過祖輩相傳的故事流傳,流傳中,越來越悠久的生命,以歷史故事的方式、進入人類的身體,就這樣,一代代地承傳下去。人的生命,因此而跨越他短暫的一生。可是一個生靈,對自己的起源與未來的思想,讓他的意念,就這樣觸及了宇宙的開端、與宇宙的終結。

然後一個通背猿猴看到大王出了此念,就說出了只有找神仙、學法術,才能躲過輪迴、不生不滅。猴王一聽,毫不猶豫地就決定了,馬上放棄當前的無量之福,尋仙訪道,並且無畏艱難險阻。猴王就這一句真念肺腑話,可了不得了——「噫!這句話,頓教跳出輪迴網,致使齊天大聖成。」

話說,猴王這修道一念,就驚天動地了。為什麼這通背老猿,早就知曉輪迴之苦、修道之途,如此睿智聰明的老猿,為什麼他沒有產生修道之念呢?並且,為什麼這麼多猴子,也聰明了得,馬上就聽懂了老猿的話「鼓掌稱揚」,顯然是他們非常明白猴王此行是如何的生死相關,他們卻一個都沒有動了修道的心?

再往回說,美猴王之所以稱王,是他發現了水簾洞,為猴子們安身立命了。為眾生安身立命的就是王。但是就憑這一件事,眾猴子就毫無貳念地,讓石猴做了三百多年的王。並且從後面的故事中我們還能得知,在猴王走後的數百年中,猴子沒有再推選新的王。等到石猴子成為了被壓在五行山下的齊天大聖、以及後來去取經,幾百年仍然沒有出現新的王(六耳獼猴不算,那是騙子一個)。這個又是為什麼呢?

當然了,在我看來,能在花果山的生靈,都是有些高貴氣息的,比人間的一般的高人逸士,都要淡泊、高雅。可是,風格高不應該是它們不再另立猴王的原因。

王的概念,古今大不同,大不同啊!

美猴王修道一念,驚天動地。怎麼個驚天動地了?因他這一念,天時地利都跟著動了。怎麼動?慢慢說。這猴子就用枯松編了一個筏子,就弄了根竹杆兒作蒿撐筏。這個自打出世三百多年來從來沒有離開過花果山半步的猴子,就這麼大的勇氣,要跨過不知邊際的汪洋大海、要去從來沒有去過的遙遠的大洲,換作現在的人,估計想一想都會覺得發抖吧。並且,一個沒有航海經驗的人,應該不知道風季洋流的規律,他就這麼樣地貿然出發,就憑他這小筏和小竹杆兒,估計在海裡碰上幾個浪頭就散架子了。猴王下海,也帶不了幾個瓜果,如果飯量稍大,說不定兩天就吃光了,而且一旦下海,還沒有淡水喝。換做你,敢不敢這麼玩?

但是因為他的志念珍貴,天公就是願意作美、「運至時來」,一,恰好給了他必須的東南風、而且是「連日的」。二,小破筏也沒破,估計是老天拿捏精準、風力精當地恰好。三,就那麼精準地把他送到了南贍部洲。由於所到的南贍部洲不是有高人的地方,於是猴王未見道門,先行雲遊吃苦了八九年。然後有一天猴王忽然拍拍腦袋,覺得應該他需要尋找的神仙在另外的大洲,下海漂泊,於是又巧的不得了,又搭上了順車風,順順當當地來到西牛賀洲,從南贍部洲到西牛賀洲,我猜十有八九是「連日的西北風」。你看,又是老天作美,有意送他去西牛賀洲。如果不是老天作美,特意幫忙的話,那就會給他個東北風、北風、南風什麼的,讓他回老家去,跑到北懼蘆洲去,或者就往南去海裡漂吧、漂不動了餵魚得了。

動了修道一念,真是天地盡皆知。如是正念,真的是天地都幫忙。這就是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一個概念、上下貫穿。(待續)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