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憂屈辱 不憂困厄 艱險中孔子泰然自若

文/杜若

孔子周遊列國受到一些諸侯的禮遇,但也遭受了許多困厄。匡人圍攻、侮辱他,宋國桓魋想謀害他,陳蔡二國大夫派人圍困他。面對困厄,孔子泰然自若,依然堅持著他的理念。

孔子去陳國,路過匡地。由於陽虎曾經殘害過匡人,而夫子的相貌和陽虎有幾分像。匡人以為陽虎來了,就把孔子圍困了五天。到達宋國時,孔子與眾弟子在一棵大樹下演習禮儀。宋國司馬桓魋想謀害孔子,就把大樹砍掉了。於是眾弟子就勸他儘早離開宋國。這一期間,孔子曾以「喪家之犬」欣然自嘲。

明仇英畫、文徵明書《孔子聖蹟圖》之《習禮樹下圖》。(公有領域)

晉、楚二國爭霸時,這兩個國家輪番地攻打陳國。孔子在陳國居住了三年,一天,他提議離開陳國,返回魯國。返國途中,路過蒲地,被蒲人扣留了。幸好他的弟子公良孺很勇武,蒲人難以抵擋,才放了孔子。

孔子周遊列國,後來在陳、蔡二國的邊境上居住。楚國派人聘請孔子,孔子準備動身去楚國。陳蔡二國的大夫商議,如果孔子在楚國受到重用,那麼陳蔡二國掌權的大夫就會受到威脅。於是,二國各派了一些人把孔子圍困在野外,限制他們自由活動,相當於軟禁了他們。孔子和眾弟子無法行動,糧食也斷絕了。有的弟子餓得病倒了,甚至站不起來。孔子依然泰然自若,不間斷地給大家講學解惑、彈唱吟詠。

明仇英畫、文徵明書《孔子聖蹟圖》之《在陳絕糧圖》。(公有領域)

在陳、蔡之厄中,他和眾弟子一連餓了七天,眾弟子也都餓得無精打采,心中懊惱、憤憤不平,不理解堅持仁德的君子為什麼也會陷入困境?

這天,顏回在屋外擇菜,子路子貢相互談論著:「先生兩次被趕出魯國,在衛國受到鏟削足跡的侮辱,在宋國受到砍伐大樹的羞辱,在商、周後裔居住的地方被逼得走投無路,如今在陳、蔡之間又陷入困境。那些圖謀殺害先生的人,卻沒有被治罪;那些侮辱先生的人,也沒有被禁止。可是先生依然鼓琴而歌,沒有中斷過。難道君子不念恥辱到了這等地步嗎?」

顏回沒辦法回答他們的疑問,只好進屋請教孔子。孔子推開古琴,長嘆一聲,請他們進來。

子路覺得落到這般地步,真的是走投無路了!孔子耐心地開導他。歲寒霜降,才真正看到松柏的堅韌生命力。君子不能通達於道,那才是走投無路。孔子信守著仁義之道,只不過遭逢亂世帶來的禍患,這怎能說成是走投無路!所以夫子認為,陳、蔡之間的困厄,對他而言,說不定還是一件幸事!

子路聽完這番話,心結打開了,走出屋外,興奮地拿起盾牌,跳起清健剛勇的武舞。子貢也意識到自己言行的淺薄,雖然跟隨孔子多年,但還不知道夫子的志向如此高潔。

人們常說:「窮困潦倒。」在中國古代,卻有另一種風骨,窮困而不潦倒,所以陶淵明能在困境中,「悠然見南山」。

古時得道之人,無論面對困厄還是通達,一樣自在喜樂。心境喜悅的原因,並不在於困厄與通達,而在於道德長駐在心。困厄與通達就像寒與暑、風和雨,按著一定的規律變化著。

昔日,周文王被囚於羨里,囚禁期間推演出《周易》;屈原被放逐,寫出了千古名篇《離騷》;左丘明雙目失明,著作《國語》;孫子遭受臏刑,論著《兵法》;孔子周遊列國,屢遭險厄,而他的思想影響了中國二千多年。他們堅守著自己的信念,以苦為樂,後世的人們就像他們的歷史證人,見證著他們在困境中的堅守,在千年以後展現出柳暗花明的光輝時刻。@*#

參考資料:《史記·孔子世家 》卷47、《莊子·讓王》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