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讓孩子「反宗教」暴露中共邪教本質

近日,關注中國宗教自由及人權狀況的《寒冬》雜誌撰文寫道,「中共正使用各種藉口打壓宗教」,「達到毒害或操縱中國大陸民眾思想意識的目的」;「近年來,這樣的毒害與操控也在校園中迅速蔓延」;「當局在校園內不斷加強反宗教力度,並將其作為一項首要的工作任務」。看來,中共嫌「洗腦從娃娃做起」效果不佳。多年來,也沒讓自己樹信立威。中共萬沒想到,如今的中國人就算信仰缺失,也不會去信中共和它所宣揚的「共產主義」謊言。

既然謊言失靈,就得再行暴力那一套。因為這是中共惟一的兩大「法寶」。如今,中共「在校園內加強反宗教力度」的狠勁,不僅體現在繼續向孩子灌輸「無神論」;威脅、恐嚇師生「如果誰信神或與信神的人有關係都得被開除」、「只要是信神的,不管是少年、青年、老年,一旦抓住就得判刑」;誘騙孩子「舉報一個信徒,獎勵1千元」的行為上;更在其強制發動的一場場大規模「運動」中得以凸顯。

在「禁止學生有任何宗教信仰,堅決抵制宗教進入校園」的政令驅使下,校長組織未成年的小學生走上街頭、高喊口號、示威遊行,甚至還讓孩子們向過路民眾散發反宗教的傳單。而在校園裡,「不進宗教場所」的簽名活動正面向所有學生與家長展開。在活動中,家長被迫承諾,不讓孩子有信仰;「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宗教」的小學生被迫在「反宗教」的承諾書上簽字。

不難看出,上述所有的強制行徑不僅是為了讓中國的下一代無信仰,更是堅決讓華夏民族的子孫後代從小就排斥信仰、仇視神佛。中共從竊政之初,就開始對國民進行「仇恨教育」,恨美帝、恨資本家、恨地主、恨知識分子、恨傳統、恨老子孔子。幾十年過去了,擁有至高權力和全體國民財富的中共,似乎仍難解其心頭之恨。因此,還要變本加厲的在懵懂、未經世的孩子心中撒下仇恨的種子;一上來,就讓他們排斥、仇恨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國家的精神支柱——信仰與神佛。

一般擁有正常意識與心態的人,對神佛不過就是信與不信的差別,怎麼也不會有恨之入骨的過激情感。假如中共認為「無神」,即神不存在,那麼,中共心中愈演愈烈的「恨」,豈不比它所嘲笑的迷信者的「信」,更讓人覺得滑稽、荒謬?中共自己恨也就罷了,卻還要鼓譟、強迫其他人跟它一起恨,豈不更是發狂、失心瘋到了極點?這就不僅是病變了,而是魔性、邪性大發。

中共到底邪不邪,不是由它自己來界定的,而是從它的常規言行中暴露出來的。學者文昭被問及「怎麼理解邪教」時,就曾說「判斷正邪有很多維度的標準,本質的標準之一,就是看它向人們心中灌輸何種情感;觀念還是其次的,先看它灌輸什麼情感,是依靠哪種情感吸引人們追隨它;它宣揚的是同情和寬容呢,還是仇恨與戰鬥」。

「在人類已有的各種意識形態當中,我還沒有看到像共產黨這樣的,如此依賴仇恨,來構建共同體的」。他說,中共是「無恨不成黨,無仇恨就無黨的事業」;「其它宗教,不管你說它怎麼邪性,我還沒有發現,有比共產黨更依賴仇恨的」。

從毛時代開始,中共就致力於「儒、釋、道」三大正教齊滅;此後對天主教、基督教等西方傳來的正教,也一直是在背地裡搞鬥爭、搞破壞、搞鎮壓。就連不落於宗教形式、只按「真、善、忍」信仰做好人的法輪功修煉團體,中共也歇斯底里的欲除之而後快。越是善到極致、正到極致,中共就越是妒、恨到極點。就看這樣的表現和狀態,中共能是善類嗎?它還不是邪靈、魔鬼嗎?

除了仇恨神佛之外,邪靈還有一個典型特徵,那就是魔變人的靈魂,強迫其背棄神佛、成為自己的信徒。因此,中共讓孩子們反宗教的同時,「還特別要求教育機構,要充分利用升旗儀式、召開主題班會等活動,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讓學生向黨靠攏」。某中學校領導甚至公然叫囂,「絕對不能信(法輪功、天主教、基督教),要信只能信共產黨」。

這與《九評共產黨》第八章總結的共產黨六大邪教特徵中的兩條極為相符,即「崇拜教主,惟我獨尊」和「暴力洗腦,精神控制,組織嚴密,能進不能出」。

關於前一條,「從馬克思到江澤民,共產黨領袖的畫像要懸掛起來讓人膜拜」;儘管「毛澤東發動文革浩劫,鄧小平下令『六四』屠殺,江澤民搞迫害法輪功」,但「領袖的絕對權威不容挑戰」。而後一條則表現為,「入黨如賣身」;「黨能開除黨員個人,個體黨員卻不能脫離共產黨而不付出沉重的代價。如要退黨,就是叛徒」;「而共產黨教會的『神父』」,就是「遍布各級組織的黨委書記們」。

正如不等孩子了解什麼是宗教,就讓孩子反宗教那樣,中共不等孩子了解政黨、政治,就讓其參與政治、強制其加入中共政治組織的最低層——少先隊。無知、懵懂的孩子成了中共的黨徒之後,下一步就是坐等中共洗腦、毒害、用強,最終被淪為魔鬼的信徒。

可憐、可悲的是,中國家長們如今對自己的孩子慘遭中共毒手、被洗腦魔變,還在忍氣吞聲、順從以對。可見「無神論」坑害了中國幾代人。即便認同「善惡有報」、「舉頭三尺有神靈」的父母們,也未必意識到,「天滅中共」的那一天一旦到來,自己與孩子都有可能成為陪葬魔鬼的犧牲品,而這也正是很多中國人面臨的巨大危險。

——轉自《大紀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李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