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大限」已到?專家預言十一前下台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9年08月04日訊】香港反送中運動已持續近2個月。素有「香江才子」之名的香港資深作家和傳媒人士陶傑先生,對大紀元分析了香港自反送中運動以來的局勢和衝擊根源。他預言林鄭月娥可能將於十一前下台。

官黑結成管治同盟

7月21日,元朗發生暴徒襲擊民眾事件之後,陶傑先生於7月22日接受《大紀元中文網》記者的採訪,分析了香港自反送中運動以來的局勢和衝擊根源。

陶傑說:「這個特區政府是採用非常極端的政治手段管治,這個極端包括利用黑社會,或者和這些黑社會形成一個暴力共治的局面。」

從反送中事件的開端來看,陶傑認為特區政府特首林鄭月娥是充滿仇恨,「她覺得她自己受冤屈,然後中方(共)去撐她,最後導致一些遊行示威的衝突。但就昨晚(7.21)的事件,我們看到一些穿黑色T恤的香港市民,他們回家途中,或者正常行動途中,被一些穿白衣服的,一些大漢揮棍毆打。」

他说,地鐵現場沒有任何保安,沒有任何警員,而且是長達整晚。這個很明顯是警方和特區政府和黑社會結成一個管治同盟。林鄭月娥身為一個行政長官,現在證明她涉黑,涉及用黑社會來統治。

陶傑認為:林鄭月娥覺得警方的功能不夠,所以她可能要用一些穿白衣服的黑社會人士做她特區政府的民兵,要知道大陸也有民兵的,令到她加強管治的自信。當然香港是一個國際城市,有外國資金和西方的僑民,那外國人怎麼看,他們都有他們的權利與自由。

陶傑表示,元朗黑社會毆打市民事件對香港造成了「致命的打擊」,如果你今天可以打穿黑T恤的人,明天可以打黑人,後天可以打一些某個國家的人。這將使香港國際城市的聲譽受到致命的打擊。

他還說,「元朗變成黑社會管治,所以要看香港其它地區的市民怎樣繼續防止特區政府用這種黑社會的管治擴張。」

香港亂局的根源

陶傑表示:「香港沒有無政府主義,香港現在是英國人留下的制度。」然而,共產黨有內鬥基因,一百年來都在利用和加強自已的組織力量。

他說,因為香港這裡有很多錢,很多太子黨的錢,很多貪官的錢,這些都是國家的錢。這些國家的錢為什麼在香港有意義,因為它不是人民幣,是港幣。港幣是可以自由結算美金和英鎊,是這些資金走或者外面的資金進來的一個中途站。

如果將香港變成廈門、汕頭、寧波這些城市,對中國到底有沒有利益?陶傑表示,相信3歲小孩都看得出,但是你要知道以前的中共,70年來它有許多反常的,極端的行為,對於外邊管不到的地方和那些人,它覺得不舒服,所以一國兩制對於它來說充滿矛盾。

陶傑認為,中共知道香港不能動,因為有錢,但又恨香港人,因為香港人不相信或者不擁護共產黨,這就成了共產黨又想要錢,又想要權力的一種心理衝突,但又沒辦法解決。

林鄭十一前下台?

對於香港未來何去何從,陶傑說:「我覺得總的來說不至於太悲觀。」

他說:現在香港成功地被林鄭月娥國際化,香港現在這個時機,美國名正言順講出來他在香港有利益,台灣也有利益。美國正在將香港納入一個對中共的全球戰略裡面,這個也是林鄭月娥一手促成的。

陶傑認為,現在不是香港本身的問題,是美中對決的問題,是誰先眨眼的問題。美國手上有美金,他有世界的秩序,他知道中國許多錢和許多人有辦法移民加拿大與美國。香港也是他們認為屬於美國、澳洲、加拿大可以移民的地方,因為香港有英國人留下的法治,最終可以保障他。

7月24日,陶傑接受《Business Focus》採訪時分析,香港當今之計需要挑選新晉政治人才,「推選年輕特首上台方為上策」。他還預言林鄭可能將於十一前下台。

傳林鄭多次痛哭

7月28日,網上就已經流傳信息稱,特首林鄭月娥患上嚴重健康問題,「無法履行特首職務」離職,改由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署任,直至選出新任特首。

信息又指,消息來自香港政府政務官(AO)的朋友,有關消息將很快公布,但特首辦否認有關消息。

自中共支持港府修訂《逃犯條例》以來,多次傳出林鄭請辭及痛哭等消息。

6月16日的200萬人大遊行當晚,林鄭月娥發表「道歉」聲明,「暫緩修例」變成「停止」,有港媒披露,當晚,林鄭情緒十分激動,兩度痛哭。

第一次是在會見中小學校長後,她躲在洗手間偷偷哭泣,似乎是狂哭難抑;第二次是她在會見宗教界領袖時,直接就在會場上哭泣。

在香港人前仆後繼的一波又一波的大遊行抗議之下,7月9日早上,林鄭月娥宣布修例已「壽終正寢」。但是,港府的暫時妥協並未滿足示威者的「5大訴求」,抗爭仍在持續且越演越烈。

7月11日,有台媒引述消息稱,林鄭9日緊急召開記者會背後,似有「難言之隱」。

港府知情者披露,自香港爆發反送中遊行後,林鄭必須聽從來自中南海的最高指令,她還沒有被允許使用撤回修例這一敏感字眼。

(記者李芸報導/責任編輯:范銘)

相關鏈接:香港瀕臨失控?曾慶紅:越亂越好
相關鏈接:分析:習近平四座大山壓頂 兩口黑鍋更要命
相關鏈接:香港怒潮漫延政界公務員申請集會:與民同行
相關鏈接:網傳林鄭月娥急病請辭 此前多次請辭痛哭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