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神奇千年古寺:鳥不入,蟲不蛀,灰不上樑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9年10月08日訊】在浙江寧波郊區靈山之麓,有一座被稱為「江南一絕」的千年古寺 ——保國寺。保國寺的大雄寳殿,「鳥不入蟲不蛀蜘蛛不結網灰塵不上樑」,歷經千年風雨滄桑,巍然如初,很是神奇。

保國寺始於東漢靈山寺,賜名於唐廣明元年(880年)。據志書記載,東漢建武年間,有驃騎將軍張意與其子中書郎張齊芳喜愛這裡山清水秀,便隱居於此。後來佛教傳入中原,宅院被改建成寺院,因建在靈山上,便叫做「靈山寺」。

唐會昌五年(845年),靈山寺被毀。直到唐廣明元年(880年),寧波國寧寺一位叫做「可恭」的高僧,應當地施主要求,前往長安上書朝廷,請求復寺。當時18歲的唐僖宗不但批准了復寺重建的要求,還賜名「保國寺」。

保國寺大殿於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重建,距今已有千年歷史。保國寺並不是以寺院出名,而是以其建築形制獨特、久遠而名聞遐邇。保國寺可謂是一部「凝固的木頭寫的史書」,是保存最完整、江南僅存的幾座唐宋古建築之一。

保國寺的大雄寳殿構造精密,結構複雜,而且全部結構不用一枚鐵釘,全憑精確的榫卯使斗拱巧妙銜接,將建築物的構件牢固地結合在一起,承托起整個殿堂屋頂50餘噸的重量。

保國寺大殿上方的鏤空藻井。(Zhangzhugang/維基百科)

在大殿前槽天花板上,巧妙地安排了三個與整體結構有機銜接的鏤空藻井,用天花和藻井遮住了大殿的梁架,人在下面不容易看到,故被稱為「無梁殿」。

整個大殿進深大於面寬,呈縱向的長方形,外面的空氣直進直出,暢通無阻。別具匠心的鏤空藻井和錯落有緻的斗拱結構,在大殿上產生「迴旋風」,終年迴盪,因而樑上不積塵、蜘蛛不結網

大殿還有「鳥不入蟲不蛀」的傳奇,據說與大殿用料有關。1975年,保國寺大殿在維修時,曾從換下來的樑柱木料中發現,這種木料有一股強烈的香味。經專家鑑定,這種木料系黃檜,堅實、耐腐。由於黃檜木中含有一種刺激性的芳香油,所以飛鳥、蜘蛛等都「望而生畏」。

此外,在保國寺大殿外西首樑脊兩側藏着、掖着兩隻「木饅頭」。傳說有一次保國寺僧人經歷飢荒,幸好有神仙下凡,擲下兩隻木饅頭,化成取之不盡的「熱饅頭」,幫助僧人渡過難關。此後,每逢難關之時,木饅頭便會化成「熱饅頭」,救僧充飢、療宿飢民。而這位神仙正是被百姓奉為木匠師祖的魯班。

《保國寺志》中就有詩句為證:「昔日魯班多異妙,樑間奇蹟至今留。」也有一位高僧曾吟誦:「遺聞軼事記依稀,古蹟相傳是也非。莫怪饅頭成木質,神仙曾此救僧飢。」

(記者羅婷婷報導/責任編輯:文慧)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