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幕成癮讓孩子「降級」了 8招避手機上癮

你常對著孩子大叫,「不要看手機」、「不要滑手機」嗎?這樣的你並不孤單,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孩子們的螢幕上癮已是現代社會的一項嚴重問題。

根據一項2018年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報告,許多美國青少年承認自己出了狀況。在受訪者裡,有超過一半的青少年(54%)認為,他們在手機上花了太多時間,十分之九的青少年認為,這是他們這一代人面臨的主要問題。

螢幕成癮問題,不單單出現在美國。一項英國青少年調查顯示,英國孩子的問題可能更加嚴重。今年5月,英國里茲貝克大學(Leeds Beckett)針對11~18歲中、小學生進行抽樣調查發現,近600位受訪者中,有96%的青少年每2分鐘就要看一次手機,85%的受訪者每天上網4~6小時。對孩子的學業與健康造成極大負擔。

如今當各種螢幕:電視、電腦、平板、手機、智能手錶,將人們的時間瓜分殆盡時,我們需要幫下一代做好應對。就像Google前設計倫理學家哈里斯(Tristan Harris)所說,科技平台已讓數百萬孩子「降級」(Downgrading)了。

科技產品的設計 就是要人上癮

螢幕會讓人上癮的其中一個主因是,用戶的使用時間與流量,是科技公司重要的商品,在設計產品時,他們也刻意研究了人類的上癮行為。因此在使用手機、看影片時,很自然會陷入上癮的危機。這對自我控制力還在發展的兒童或青少年來說,特別難以抗拒。

曾在Google工作三年的哈里斯說,他早年曾當過魔術師,他認為,設計產品就和魔術一樣,魔術師會尋找人們感知的盲點、邊緣地帶和限制,進而在人們無法意識到的地方對他們施加影響。哈里斯說:「一旦你瞭解到如何按下人們腦中的按鍵,你就能像彈鋼琴一樣操縱他們」。

讓人上癮的原理

哈里斯說,科技平台讓人上癮的原理,其實就跟吃角子老虎機的本質是一樣的。他指出,人平均一天會檢查手機150次,但並非每次都是有意識的行動。

哈里斯解釋,當人們在網路上發布文章或照片時,會忍不住想要檢查自己得到幾個讚、幾個留言,這種情況就像是扳動吃角子老虎機的把手一樣。當大腦把「得到別人關注」、「增加新粉絲」與檢查手機聯繫起來後,就會養成不停檢查動態的習慣。

讓人加強上癮行為的,還有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Something Important,FOMSI),也就是擔心怕錯過什麼新動態、新留言、新訊息。再加上社群網站刻意設計成,只要刷新,就有無限量的訊息可瀏覽,就導致人們不停流連在螢幕上。

害怕錯過重要訊息,希望在朋友中得到認同,更讓重視同儕的青少年們成癮行為雪上加霜。在里茲貝克大學的研究中,一位13歲的孩子這樣說:「如果我不常上線,我擔心他們不再想跟我做朋友。他們希望我按讚他們的貼文,如果我不在線上,可能會忘記按讚。」

如何避免孩子手機上癮

減少螢幕的使用時間,對孩子的身心與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一項針對4500名學童的研究指出,將3C產品的使用時間控制在2小時內,孩子的認知學習就會有顯著的改善。相反的,今年一月份一項刊登在《柳葉刀》(The Lancet)上的研究指出,每天使用社群媒體超過5小時的孩子,憂鬱症症狀比例明顯增加,女孩增加50%,男孩增加35%。

如果你懷疑孩子有螢幕上癮的可能,專家建議最好趕緊找家庭醫師、兒科醫師、心理治療師等進行評估,就跟所有成癮問題一樣,在專業協助下較易成功。專家也提醒,幾乎所有嚴重手機上癮的孩子,都合併有其他的症狀,比如:過動、憂鬱、焦慮、沮喪、校園霸凌等其他問題,所以要全盤評估,不能只注意手機使用的問題。

以下是專家們對親子之間的建議,以減少孩子依賴手機的情況:

1. 從小開始管理:兒科醫師建議,18個月以內的幼兒除了利用視訊和遠方親友通話外,應禁止使用電子螢幕,2到5歲利用螢幕學習的時間應在1小時以內。及早規範,可以培養孩子發展其他興趣,減少問題的發生。

2. 父母以身作則:父母也必須要管理自己使用螢幕的時間,才能給孩子良好的示範。

3. 評估家庭環境與壓力:手機、電腦可能只是孩子壓力的出口,需要檢視家中的環境,是不是讓孩子備感壓力。

4. 每週一起吃2次晚餐:兒童精神科專家提醒,親子間盡量每週一起吃兩次以上晚餐,很多孩子濫用螢幕的原因是親子關係疏離。

5. 設定使用時間:對開始使用手機的孩子,必須明確設定使用的總時間,並規定只有週末才能玩電玩遊戲。

6. 不得任意下載APP:下載APP前須經過父母的同意,以做好守門員的工作。

7. 接觸其它科技產品:讓孩子接觸空拍機、顯微鏡、機器人,或學習程式編寫,轉移孩子對科技產品的關注,並培養更多興趣。

8. 鼓勵體育活動:多鼓勵孩子進行體育活動,如:足球、網球、單車、健行、攀岩等活動,都會讓孩子建立自信,學習人與人真實互動。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葉萍)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