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到十五 迎新春 鬧元宵 年味十足!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1月25日訊】今天是中國傳統新年的大年初一,從初一到十五,民間有許多習俗。俗語說: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睏到飽;初四接神,初五隔開,初六挹肥;初七七完,初八完全; 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請子婿,十二查某子返來拜,十三食暗糜配芥菜,十四結燈棚,十五上元暝。

年初一 迎新春

正月初一,大年初一古時稱為「元旦」、「三元」。三元,是指大年初一是一年之元、時之元、月之元。元旦,是中國黃曆新年的開始。大年初一吃餃子,是中國北方地區過新年的必備吃食,民間有「舒服不如倒著(睡覺),好吃不如餃子」的說法。

中國北方大年初一會吃餃子。(大紀元資料室)

初一清晨,民家選定吉時,在門外設置香案,擺放供品,焚香燃燭。同時敲響鼓樂,燃放鞭炮,象徵趕走凶狠的年獸。

人們敬拜天地四方神明,在院裡焚香祭祀天地神祇,在屋裡供養諸神。為祈求年年康泰,神壇上的香燭須終日燃燒,不息不滅。有的家庭在神明前供奉甜湯圓,以表全家和美團圓;早起更換新鞋新衣,表示萬象更新。

親友相互恭賀拜年,道吉祥說恭喜,祝福對方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為招徠好運,初一要到廟裡燒頭炷香,出門要朝向吉利的方向,取義「順天時、順地利、順人和」,天地人三才和諧溝通,必會萬事大吉!

中國民俗文化中,瓜子象徵「多子多孫」;蓮子桂圓表示「連生貴子」;蘋果橘子冰糖葫蘆表示「平安吉祥」。這些食物都是大過年期間的首選噢!

因杯碗盤碟都是盛飲食的器皿,也是古代祭祀的禮器,代表著財氣和福運,正月初一忌諱打破,以免破了財運。倘若真不小心打碎了,要用辟邪的紅色紙包起來,放在祭神的香案上,誠心默念「碎碎(歲歲)平安」。待到破五日,再丟棄。

大年初一是一年的開始,禁忌相對較多。忌初一早上洗澡洗頭、洗衣服、倒垃圾,以免沖掉、倒掉財運。

中國新年,大街小巷過年氣氛濃。(STR/AFP via Getty Images)

年初二 回門喜

正月初二,是出嫁的女兒偕女婿回娘家的日子,稱為「回門」,也稱「迎婿日」。早期還須由娘家兄弟前來迎接,並準備紅包分送給小輩。

回門時不能空手,須帶雙數的禮物和紅包,單數被認為不吉利。禮物分送給娘家的小孩,在娘家吃完午飯,需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這天要祭拜土地神,早期多以牲禮祭拜,現代逐漸改為鮮花水果。

年初三 赤狗日

正月初三,又稱小年朝,也稱赤狗日。赤狗是熛怒之神,主管夏天。遇到赤狗,這一年都會不吉利,不宜外出或宴客。所以,這天老人多是足不出戶,以免撞煞。

新年期間,華人有舞獅子、舞龍等慶祝活動。(AFP/Getty Images)

這天不掃地、不生火、不打水,可安睡遲起,在家祀祖祭神。凡是住宅旁邊有井的人家,除夕那天要貼上紅紙條,待初三早上拿著香火、素菜到井邊供養後,才能揭開。

根據傳說,這日是「老鼠娶親」的日子,入夜後必須早早熄燈就寢,以讓老鼠家族舉行婚禮;並在家中各處撒鹽與米,稱為「老鼠分錢」。

年初四 迎灶神

臘月廿四是送神日,而正月初四,是迎神日。這天,神明返還下界,巡護人間,繼續監察人的德行。因此,大年初四舉行接神儀式,人們以牲禮貢品 、香燭紙馬恭迎各路神明返回人間。

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準備豐富的牲醴果品,焚香點燭並施放鞭炮,以示恭迎。傳統的習俗充滿了敬畏天地、回溯傳統的濃厚氣氛,人們以謙卑、知足的心態對待鄰人和生活。

大年初五,人們會迎財神、拜財神。(視頻截圖)

年初五 拜財神

年初五被稱作「破五」,因為之前的禁忌過了這天便可破除,所以也謂「初五隔開」。這天是五路財神生日,商家在路邊擺起供品,焚香拜神,以求「大發利市」,同時正式開張。

恭迎財神,在商界尤為隆重。過年期間,大小店鋪一起關門,商人選在正月初五開市,以祈招財進寶。這天一早,人們沐浴淨身,穿戴新衣,準備鼓樂、供果、大香、鞭炮和煙花,舉行祭拜。因財神不入暗堂,祭祀場面一般燈火通明。也有人焚燒紙質金元寶,放生表示對財神的敬仰。

「五忙日」,禁止動土,否則可能會有災害發生。

年初六 送窮日

初六這天,民間要把破爛的衣服,雜亂的東西、垃圾掃出門外,點火焚燒窮氣,俗稱「送窮出門」。

那些孤苦伶仃的孤魂野鬼、窮鬼,飄遊不定,無吃無喝,異常艱苦。這天,百姓要做七張煎餅,放在還沒有人行走的路上,灑杯酒,以供奉無吃無喝的窮鬼,使他們早日得到超渡。

年初七 人勝節

大年初七,是為人日,也叫人勝節。傳說中,這天女媧娘娘摶土造就萬物生靈。前六天造出了家禽畜牧,第七天造出了人。幾經演變,民間形成吃七樣羮(七草粥)的習俗。據說若這日天晴,代表會人身安適;若陰雨,則疾病瘟疫生。

漢朝慶祝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彩勝、華勝。從晉朝開始,人日這天剪綵為花、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戴在頭髮上。大唐時每到人日,皇帝宴賜群臣彩縷人勝,率臣子祈祥祝安,登高賦詩。

年初八 順星節

大年初八,諸天星君聚會的日子。中國民間製作油燈,燃燒而祭。所以,初八也稱順星日、接星節、祭星日。

中華文化的源頭上起三皇五帝。按照道家的說法,每人每年都有一位值年星宿,也叫「流年照命星宿」,日、月、水、火、木、金、土、羅睺、計都九星輪流值年照命。人的一年中流年大運如何,由當年的值年星宿所掌握。

初八夜晚,待天上星斗出齊後,各家各戶都會舉行順星祭典, 祭拜星君,以祈求星君的庇護。

圖為福、祿、壽三位神仙。(視頻截圖)

年初九 天公日

玉帝是統領三界十方諸神以及人間萬靈的正神。臘月廿五,玉帝親自巡視下界各方,以賞善罰惡。他一直到初九才返回天宮。這天,道家要在宮觀中舉行隆重的齋醮科儀。

傳說中,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天上人間各路神仙,都要在這一天升往天宮慶賀。人們會在庭院或寺廟的中央準備祭品,焚燒天公金,為玉皇大帝慶生。

民間祭拜天公,全家大小都要沐浴更衣,齋戒行禮,婦人備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的地方頂禮蒼天,祈求天公賜福。有的地方有抬玉皇神像遊村巡街以鼓樂娛神的習俗。

年初十 地生日

大年初十是地生日。大地上的萬事萬物,包括人、畜、房屋等依地而存;穀、米、黍、麥、豆等都依地而生。人的忠孝節義都是依地而立。人們以依地而生的瓜果蔬菜告饗神明、祭地。

百姓要在屋簷下、牆角、水瓮裡點燈、焚香、燒紙。因十和石同音,所以凡是磨、碾等石製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要祭祀山神石頭。在山東鄆城等地,這天有抬石頭神的習俗。

年十一 子婿如意

這天是岳父宴請女婿的日子,俗稱「子婿日」。出嫁的女子,正月初二那天帶上夫婿和禮物回娘家省親。古時講「來而不往非禮也」,岳父就用初九告饗神明後剩下的許多美食,招待女兒女婿,以示親親之禮。

古人將祭神用的祭品和親人分享,視為一項重要的禮節。「十一請子婿」的歌謠,由此在民間流傳。

年十三 稀飯配芥菜

吃了多日的大魚大肉,依傳統習俗,這天會吃較清淡的稀飯配芥菜。

元宵節的花燈。(pixaabay.com)

年十五 鬧元宵

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元宵節。古時稱為「上元節」、「燈節」。這一節日既有佛家燃燈敬佛之意,又有道家燃燈祈福之說。

因漢明帝崇敬佛門,他聽說正月十五僧人有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習俗,就下令在皇宮和寺院中燃燈敬佛,令天下百姓也都掛燈祈福。

道家文化中,認為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是上元,它對應著天上賜福的天官,百姓就在上元節燃燈祈禱,祈求天佑平安。

這一天有吃元宵的習俗,意即團團圓圓,台灣苗栗客家人不吃元宵,而做菜包吃,又稱「豬籠粄」。據說在元宵夜,未婚女子摸黑偷摘蔥與菜,即可覓得好夫婿喲!俗諺:「偷挽蔥,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

隨著歷史的演變,燃燈敬佛、祈福的禮節走向民間,形成盛大喜慶的節日。大街小巷張燈結綵,舞獅耍龍。眾人攜親伴友賞燈、猜謎、看煙花、鬧社火(鄉村中表演的雜戲),載歌載舞地歡度良宵。

元宵節的花燈。(pixabay.com)

異國過年風情

日本:日本人在過新曆年時,依習俗會吃蕎麥麵,以表延壽發財,並將厄運跟欠債全數咬斷;吃紅白蘿蔔絲漬物等紅白色的食物,帶有恭賀之意;同時還吃拜神後的鏡餅(一般認為鏡子裡有神居住)等。

午夜十二點時,廟宇的鐘會敲響108下,人們開始拜拜抽籤,祈求來年平安與心願達成。

韓國:韓國人在大年初一時,會穿著傳統服飾,吃食麻薯糕餅與年糕湯(也就是現在台灣常見的寧波年糕),取吉祥意。

韓國過新年小孩子可以領到壓歲錢。(韓國觀光公社)
煎餅也是韓國人非常喜歡的年菜,各種各樣的煎餅是色、香、味俱全。(大紀元圖片)

小朋友在跟長輩行過大禮後,可以領取壓歲錢,只是在韓國不盛行把錢裝在紅包袋裡!

澳門:澳門人除夕晚上吃完飯,會到當地最古老的媽閣廟,等待年初一午夜的頭香;初二,澳門人沒有回娘家的習俗,但一定會吃「開年飯」的豬舌頭,象徵大吉大利!

新加坡:在新加坡,大家在走春拜年時,會互送兩顆橘子,象徵大吉大利囉!

香港:香港人在新年時會吃多種寓有吉祥意的食物,例如蠔豉(蠔乾)髮菜,取「好事發財」(好市發財)的諧音。

犯太歲或有血光之虞的人,可於某個時間,在手腕上點紅藥水後沖洗,以象徵方式避開劫難,求得新年諸事皆吉!

馬來西亞:馬來西亞的華人過年時亦會圍爐、守歲;同時準備春捲與椰飯等菜肴款待上門拜年的客人。

同時有放孔明燈的傳統習俗,極盛時會有數以千計的孔明燈在夜空飄行。只是近年為免影響飛安,已陸續被禁止!

(責任編輯:唐穎)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