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專家:血漿療法有風險 尚無成功案例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2月18日訊】武漢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正在中國大陸四處蔓延,情勢危急。近日武漢抗疫一線的醫生對外界表示,因為康復患者體內有大量綜合抗體,給危重病人輸入康復者的血漿有比較明顯的治療效果。不過,也有不少醫學專家提醒,血漿療法存在人體排斥等比較複雜的情況和風險,甚至有可能加重疾病 ,在安全性以及用藥的機理上尚有待研究,現在就宣傳血漿特效還太早了點。

針對使用血漿療法來救治新型冠狀病毒重癥患者的問題,近日有多名臨床醫學專家、合理用藥專家及業內人士提出了警告。他們認為這種療法雖然原理上可行,值得探索,但同時也存在不小的風險,此時對外宣稱這是有效治療方法,為時太早。

據中國大陸媒體的報導,中國資深疫苗專家陶黎納日前受訪時指出,使用康復者的血清進行治療,還有很多研究要做。他表示,每個康復者體內產生的抗體量並非同等水準,「如果抗體量不足,使用後可能會產生不良效果。如果抗體量過多,也會產生浪費」。

北京宣武醫院血液科主任蘇力也指出,過去在治療B型肝炎、愛滋病(AIDS)等疾病時,都曾嘗試過血漿治療的方法,但幾乎沒有成功案例。他說:「有時,就算體內有了抗體也不一定會有效,因為還會遇到很多抗體清除不了的東西,這就是人為何還會因病死亡的原因」。

他還提到,其他人的抗體進入自身後,並不會一直存活,而且「自身免疫系統是否會產生對抗外來抗體的抗體等,還有很多複雜的問題需要實驗證明」。

免疫學會副理事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免疫學系教授黃波提醒說,對抗體的複雜性,甚至加重疾病的一面,需要有足夠的認識。

原因在於,新冠病毒感染人群體內可以產生多種不同的抗體,但並不是每種抗體都發揮抗病毒的保護。那些不能夠抗病毒的抗體,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幫助病毒逃避免疫攻擊,甚至有可能幫助病毒刺激免疫細胞釋放促炎因子,助長細胞因子風暴,反而對機體帶來巨大的風險。

另一位病毒學專家則提醒說,「恢復期血漿臨床實驗的條件非常嚴格,每一對入組的病人身高、體重、病毒載量、感染日期都要相同,否則結果就不成立。」

「抗體只能清除細胞外的病毒,細胞內的病毒最終清除還是要靠T細胞;而且,這次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大多為老年人,且大病初癒,身體虛弱,捐獻血漿要量力而行。康復期血漿療法在埃博拉時也用過,個別案例也不錯,但並未廣泛使用,應該是有原因的。」黃波表示,這個研究目前沒有使用未感染健康志願者血漿的對照組,癥狀改善是否與抗體有關,還需要必要的基礎研究來支撐。

一名疫苗製劑業界人士也坦言,血漿治療法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是對重癥患者的一種嘗試,普通患者並不建議使用。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2016年曾發表了一篇題為「Evaluation of Convalescent Plasma for Ebola Virus Disease in Guinea」的文章,探討「恢復期血漿是否真的能有效對抗埃博拉病毒」。研究者主要分析了84名接受恢復期血漿治療的患者,該研究發現84名EVD患者接受500毫升的恢復期血漿治療及其體內未確定的中和抗體的水平並不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據了解,截至目前,在救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方面尚無特效藥,醫院對患者仍然主要採取支持性治療,通過減輕病人發病的癥狀,幫助增強患者自身的抵抗力來對抗病毒的傷害。

2月13日,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在湖北省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表示,康復患者體內有大量的綜合抗體對抗病毒,醫院正在開展康復病人恢復期血漿的輸入,目前已顯示出初步效果。

據其介紹,首期在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開展了3名危重患者的新冠特免血漿治療,目前連同後續醫院治療的危重病人超過了10人。從臨床反映看,患者接受治療12至24小時後,實驗室檢測主要炎癥指標明顯下降,淋巴細胞比例上升,血氧飽和度、病毒載量等重點指標全面向好,臨床體徵和癥狀明顯好轉。為此,他呼籲康復後的患者積極到醫院捐獻血漿,幫助其他病人「與病魔做鬥爭」。

(記者唐迪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明軒)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