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持「社交距離」過正常生活 ?(組圖)

江樺、綺芳綜合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5月05日訊】中共病毒(武漢病毒)像旋風一樣席捲全球,為了避免被傳染,我們被迫待在家裡,保持社交距離的好處是阻止病毒傳播,缺點是失去人際交往的互動、孤獨感上升。近期,由於居家隔離造成經濟損失每分每秒都在增加,各國政府正準備逐步開放,但在疫情一時之間難以消除之際,我們又該如何面對新的生活型態呢?

保持社交距離成生活常態

現實生活有時候比電視劇情還來得離奇!當電視新聞每日不斷輪播全球各地疫情消息、確診人數的攀升、大量死亡人數,各大醫療機構人滿為患,甚至屍體多到無處可放;剎那間有一種不真實的錯覺。的確,中共病毒(武漢病毒)改變了世界!台灣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近期表示,「疫情就像一場戰爭,將改變人們生活方式。」

或許,我們認為不用太小題大作,這一波疫情只是短暫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但是,有專家提出不同見解。台灣副總統陳建仁是一位流行病學專家,他在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提到,中共肺炎最終可能「無法完全消除,而會與我們共存。」在疫苗出來之前,「我們絕對必須保持社交距離。」

但他也認為,沒必要為了保持社交距離而停止所有活動。他認為,根據相關理論推算,只要超過50%的總人口各自減少50%的社交活動,就可以控制疫情。因此不必停止所有活動,可以去上學、上班,或做必要的事,但必須減少非必要的娛樂活動。只要民眾改變生活方式,就可以有效控制疫情。

看到這裡,也許讀者心裡有譜了!長時間來看,我們可能要應該學習如何與「之」共存。所幸,我們可以不需停止所有的活動,只是減少非必要的活動。過去那些過度的消費、縱情的娛樂,此刻似乎需要學習割捨。什麼是重要活動?什麼是非必要活動?我們又該如何安排新生活,這也是重新檢視人生觀、價值觀的大好契機!但是,前提是各種活動都可能與人接觸,那麼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究竟是多長的距離可以確保彼此的安全呢?

社交距離為何是6英尺(約1.8米)?

當有人打噴嚏或咳嗽時,從呼吸道噴出的飛沫會在空氣中徘徊,大約會移動6英尺(約1.8米)的距離,所以在美國,社交距離被定義爲6英尺。

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助理教授暨波士頓醫學中心的傳染病醫師約書亞·巴洛卡斯(Joshua Barocas)說:「如果出現打噴嚏、咳嗽、發燒等症狀,那就一定要待在家裏,這一點非常重要。即使待在家裏,也必須要與家人保持一定的距離。」所以他强調,對於出現病毒感染症狀的人來説,保持社交距離非常重要。

但6英尺也不是萬能的。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如果有人用力打噴嚏、咳嗽,或者正巧有一陣風吹過,空氣飛沫會被帶到更遠的地方,很可能就超過6英尺。因此,巴洛卡斯說:「最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要保持安全距離,防止接觸到空氣飛沫。」即使您感覺良好,與其他人保持社交距離也很關鍵。因爲還有一些人是無症狀的病毒携帶者,這樣的人很容易在不經意中傳播病毒,而且傳播速度超乎想象。

各國政府建議民眾外出要記得保持社交距離。(ODD ANDERSEN/AFP via Getty Images)

對社交距離的疑問

但是,有些人對社交距離這條規則有所疑問,比方參加朋友聚會、與鄰居閒聊,或只是和朋友出門共同散步,都必須要保持6英尺的社交距離呢?

擔任「醫師保護患者」(Physicians for Patient Protection)協會的董事會成員內科醫生卡門·卡瓦利(Carmen Kavali)表示,「我們的精神健康與身體健康同樣重要,運動對二者都有好處。」「在大自然中呼吸新鮮空氣對我們的精神和身體都有好處。」

但是,在這個特殊時期,偶爾也需要走出家門呼吸新鮮空氣,如果是自己一個人可以不用戴口罩,如果跟親友同行,除非保持社交距離,否則還是要戴上口罩。再强調一次,醫學專家已經指出,每個人都要假設自己暴露在病毒的威脅之下,而其他人也可能是病毒的隱形傳播者。

巴洛卡斯說:「要記住的第一件事是,如果您感到不適,絕對應該要待在家裏。假設您沒有症狀,然後與無症狀的人一起走在社區的街上,只要您保持6英尺以上的距離,這是合理的。」

如果您認爲不得不跟朋友來一次「社交距離」的話,那麽我們建議最好選擇一個寬敞的地點,並選擇一個人少的時間,這樣就盡可能的避免與他人接觸了。但是,如果您的朋友近期去拜訪過其他人,或者每天外出去上班的話,那麽最好避免與他見面。

圖為2020年4月25日,法國南部馬賽兩名婦女戴著口罩坐在濱海路(Corniche)邊聊天。目前法國還處於封鎖狀態。(ANNE-CHRISTINE POUJOULAT/AFP via Getty Images)

避免人群「密集聚集」熱點

「群聚感染」令人擔憂的是無法確定感染源。如果高度暴露在不特定人群當中,會提高受感染的風險;即使有保持在6英尺的「社交距離」,也難保不受感染。因此,盡可能少去公共聚會場所以免面臨較高風險。

相信政府逐步重新開放之後,仍會避免人群密集聚集的場所,如佛州初步開放海灘僅限於那些想要散步、衝浪、騎自行車或游泳的人。(推薦閱讀:美多州重啟部分經濟 放鬆居家令開放海灘)

2020年4月25日,美國加州,中共病毒大流行之際,戴著口罩的婦女在亨廷頓海灘上曬日光浴。(APU GOMES/AFP via Getty Images)

對疫情的反思

疫情帶給人們生活的改變,也帶給人們一個反思的機會:繁榮的經濟活動雖然帶給我們生活上的便利,但也讓我們的生活更忙碌;享受美好的物質生活之餘,反而忽略了更多精神上的沈澱與充實。在這波居家隔離期間,有的與家人一起整理居家環境,後院種菜、園藝、養雞;有的人在家裡從事平時想做而沒有時間做的興趣或嗜好,如增加了閱讀時間;西班牙43歲的拉丁天后夏奇拉(Shakira)趁著居家隔離期間,在網上學習古代哲學,還獲得了美國名校的學位證書是一個受到大家讚嘆的例子。

在各國政府逐步開放的時刻,我們也有了回復以往生活步調的時刻,只是可能無法完全像過去那麼頻繁的社交活動,也許當我們適應了新的生活形態,我們有更多獨處或與家人相處的時刻,我們在物質和精神生活能有更好的平衡。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莉)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