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篇帖子火了:某國全球樹敵?什麼心態?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7月09日訊】近日,中國某網絡平台上一篇貼文火了。该貼文分析了「某大國」四面楚歌的原因,列舉了其近年來種種倒行逆施、不知進退的策略。網友們也紛紛痛斥「某大國」:「野心大」、「實力小」、「不知天高地厚」、「搬石砸腳」……

這篇貼文的題目是「為什麼某些國家四處樹敵?是什麼心態?」文章作者分析了「某大國」(標明是美國,實為中共)「四面楚歌的原因」:

一,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撐控能力。聽信吹鼓手的吹噓,自己都信了,失去了判斷能力(本來就是個草包)。

二,誤判了對方。以為像欺瞞百姓那樣使點小動作,就能搞定外國政府,忘記了人家是民選,尊重民意不能胡來,而且信息透明,判斷能力高出一籌。

三,以為被動受擠壓是因為不夠強硬。放出一群豬隊友,懟天懟地懟宇宙。結果豬隊友個個成了高級黑。

四,以為唱唱高調,講幾句空話,全世界都會感動得痛哭流涕。可惜,人家只看你幹什麼,沒人在乎你說什麼。

對此大陸網友們也「心領神會」,以美帝為題痛斥中共:「野心大」、「實力小」、「不知天高地厚」、「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網絡截圖)

中共四面樹敵 喚醒了西方

近幾年,中共在軍事、經濟、外交等方面採取了咄咄逼人的態勢,在中共病毒疫情肆虐期間,中共仍然採取戰狼外交,到處惹事,四面樹敵。結果現在招來了整個世界的聯合圍堵。

美國已將中共列為頭號敵人,並從經濟、政治、軍事、科技、間諜、金融、人權、宗教、意識形態等領域,發起對中共的全面圍剿。

6月8日,北約祕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北約總部說,希望北約30個國家與澳大利亞、日本、新西蘭、韓國等亞太國家攜手合作,共同對抗中共。

美、英、德等8國加上歐洲議會議員,6月成立了一個「跨國議會對華政策聯盟」。現在已擴展到13國,100多名議員參加。聯盟強調自己反共不反華,中共不等於中華。

美國之音引述分析人士稱,聯盟成員「是整個西方社會內部保守派、鷹派的代表」。

聯盟議會成員們說,「中共統治下的中國,為全球帶來挑戰,一個將會定義整個世紀的挑戰,這個挑戰將會影響我們所有的人以及跨代政權政府,不同黨派無一倖免」。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中國問題專家說,宣揚「中國(中共)體制的優越性」,打造「全球公共健康緊急狀態引領着的形象」,幾乎成了中共的外交優先。

與此同時,中共趁著世界各國應對疫情、自顧不暇之際,大膽推進它一直面臨國際阻力的問題。在香港、台灣、南中國海等問題上,中共「最近都邁出了更大的步伐」。

中共的行為,令各國警覺和反感。白宮前國安顧問麥克馬斯特(H.R. McMaster)表示,世界各國與中共「分手」並非大家所願,但與中共保持接觸「實在不容易」。

前美國國防部中國事務主任約瑟夫·博斯科(Joseph Bosco)說:西方早就該對中共採取措施了。中共的「韜光養晦」政策是「非常險惡的政策」。它的意思就是隱藏實力,等待時機,非常令人恐懼。

博斯科表示,習近平現在不再「韜光養晦」,正向世界積極「挑戰」。「西方現在是被真正的中共威脅喚醒了。習近平在盡最大的努力喚醒我們,我們應該繼續觀察他」。

中共四面樹敵,招來了整個世界的聯合圍堵。(Sean Gallup/Getty Images)

你與世界為敵,哪裡還有活路?

萬維博客一篇題為「你與世界為敵,世界與你為敵」的貼文說,中共建政以來,採取的都是與以美國為首的世界民主國家為敵的立場。

鄧小平時代提出四個堅持,韜光養晦,和平發展的策略。但骨子裡與世界為敵的戰爭思維沒有變。

CCTV每天新聞聯播和時事節目中,都充斥著美國的負面新聞,為此不惜歪曲事實。CCTV的反美宣傳從來沒改變過,只是隨著需要,時濃時淡而已。每次國內矛盾激化,就歸因於境外敵對勢力的煽動。這個境外敵對勢力指誰?大家都心知肚明。

由於中共政權的封閉性,中共特別害怕信息公開,為此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防火牆,並且封殺不肯低頭的谷歌,排斥facebook、tweeter、youtube進入中國。

先有與世界為敵,才有今天被世界為敵;先有冷戰思維,才有今天被冷戰;先有全產業鏈夢,才有今天的產業鏈斷裂;你先要關門打造防火牆,才有今天你被世界隔絕在外。

當發現你被技術封鎖時,抱怨之餘,還不要忘了你的初心。你的初心就是打造一條與世界隔絕的牆,妄圖擺脫全球產業鏈而獨立生存。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與世界為敵,世界與你為敵,還有什麼可抱怨的?

自由亞洲刊發題為「中共四面樹敵 哪裡還有活路?」的評論說,中共四面樹敵、八面「威風」,在海外每一條戰線,都遇到敵人;而各國見到中共四處樹敵後,亦紛紛乘機借勢挑戰中共,結果當然導致中共戰略被包圍。

而中共在戰術上則舉旗不定,一面虛張聲勢要威脅各國,到各國相信中共的威脅與惡意,又反過來質疑別國「妖魔化」中共,這種進兩步而退一步的做法,當然最後是害了自己。

(記者李芸報導/責任編輯:祝馨睿 )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