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彤:挖掘五千年文明驚世寶藏(18)

9.2 河圖、洛書與九宮

中華傳統文化,現在有人稱之為河洛文化,即源自於河圖、洛書的文化。九宮,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極其重要和神祕。一般認為,九宮數圖與洛書密切相關,記載了上古先賢對世界的基本理解(見圖9.1)。《周易‧繫辭上》有:「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西漢孔安國的《尚書‧洪範傳》則具體給出了:「天與禹,洛出書。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皆有數至於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常道所以次序。」劉歆註:「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而畫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賜洛書,法而陳之,九疇是也。」其九疇,即「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央,正龜背之象也」。

(李旭彤提供)

現存伏羲制卦的最早記載是《周易‧繫辭下》:「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但是歷代對伏羲制易有所懷疑,其中的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伏羲在中華古代傳說中,是人類的文明始祖,不應當把視野只限制在內向認知的陰陽之道中,很可能給予了人們一個更一般的認知域。

有了上述的「一、二、三」,之後的「四、六、八」可由陰陽之後的四象、六爻、八卦得出,是陰陽易理的高階表示,因此二、四、六、八屬內向認知。

二、四、六、八各加一得三、五、七、九,表示不同階陰陽體的外向複製。

「五」或也可由二(陰陽)加三(三才)得五,意味五行,表示了這個世界物質的五種基本屬性。

九宮把十進制中的九個數排成三行三列。孔子《繫辭》中有:「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

物質渾濁、沉重,下降為地,為土,位居這個物質世界的中央。周圍奇、偶相糅,內向生化、外向延伸交替出現,是這個世界的最一般呈現方式。

表示外向複製的奇數構成一個「十」字形,表十方世界,形成了這個世界的骨架。表示內向認知的偶數在四個頂角,表示了成住壞滅的變化,也是內外向認知相結合的一個最基礎認知模型。

整個九宮圖形給出的世界也如一棵植於土中的大樹,一為根,五為主幹,三、七為枝幹,九為樹的頂端。二、四、六、八為大樹結的果實,其中二、四為果實初成,六、八為果實成熟後的種子。

9.3 五千年文明的輪廓

從神傳、神授的河圖、洛書開始,華夏中土開始了延續五千年的人類文明篇章。近代發現河圖不僅內涵道家陰陽,也內涵佛家的卐,即河圖、洛書和九宮內涵陰陽和卐字符的運轉以及這兩者相互之間的關係。但是自商周至東漢,只見易卦和道家法理流傳於世。並且這幾個代表中華文明的發展歷史的圖形,宋以前古籍文獻一直未載。至宋陳摶始將失佚多年的河圖、洛書、太極圖傳於後世。漢唐時代卐字符隨佛教自西方傳入中土,至此,兩大玄機圖形☯和卐得以同現中土。

圖9.2 演示中華文明發展的幾個圖式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三皇五帝根據這些圖形先給人們提供的,是一個涵蓋了內外向的認知域的一般性認知框架。然後在一朝一代的發展歷史中,往往是一朝內,一朝外地逐步演繹這個框架中各個局部的形態,直至盛唐,儒釋道三位一體,標誌著這種基於內、外向認知的文明至大成之境。

在這之後的一千多年中,逐步填充細節,豐富色彩,直至今世,瓜熟蒂落,宇宙奧祕示現人間,五千年文明終於結出了澤被廣宇的碩果。

雖然三皇五帝在後世的幾千年中,都被當作神話中的人物,尤其是他們出世時的祥瑞,在現在看來,均為神蹟,被質疑、懷疑。但是當代現實中的西藏伏藏的掘藏師和吟唱格薩爾王傳的神授藝人們,卻在演示著這種神傳、神授的真實性。

大道至簡至易,河圖、洛書使用最簡單的點、線,演示了宇宙萬物運行的道理,三皇演天地人之法,五帝演五行之法,並將其中蘊含的不同道理使用九宮八卦更詳細地揭示出來,化為三易之法。後歷經夏、商、週三朝一千八百餘年,萬千眾生詳盡演繹三易之法的各種妙用。

周文王「拘菱裡而演周易」,寫下了六十四卦的卦辭,所開創的周易之法,流傳至今。一般道家講清靜無為,《易經》的陰陽之道屬道家一脈,以陰陽魚圖形揭示道家的基本道理。道家以內向認知為主,因此九宮中幾個偶數屬道家。

周朝滅,春秋戰國五百載,禮崩樂壞,大道廢。移景換型,三朝演繹三易之法謝幕。老子重修大道,給世人傳出五千言《道德經》,開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道理」,所傳大道從道家出發,涵蓋內外之法,對應於內向認知的方內之法修己,對應於外向認知的濟世之法度人。後道教成,開枝散葉,入世度人,老子成為道教之祖。

孔子受教於老子,重修六經,作《十翼》,整理《詩》、《書》、《禮》、《樂》、《春秋》,有教無類,以此道家方外之法教化眾生。

與此同時,西域釋迦牟尼菩提樹下開悟,以所證悟佛法渡化世人,佛家卐字符重現世間。五百年後佛教漸成,所傳佛法逐漸進入中土。佛家講普度眾生,入世度人,卐字符可分體複製,因此有著外向認知的特徵。九宮中幾個奇數都屬佛家。

「十」是基督教文明的一個主要標誌,也有人認為是佛家卐的一種表示,如康熙字典收錄了左旋的卍為漢字,其部首是「十」。一些基督教教堂,沿用了早期羅馬式設計,都裝飾有卐字記號。在卐字出現初期,常與十字連用,可見,基督教與佛家淵源甚深。所以流行於西方的外向認知與基督教文明和佛家有著內在的聯繫。

此後一千五百年,逐朝演繹佛道兩家之法,億萬眾生,修佛、修道,證悟佛道兩家精微法理,至盛唐大成。儒釋道三位一體,創造了人類歷史上最輝煌的文明。

再此後千餘年,佛道兩家逐次登台,豐富人們對佛道兩家法理的認知,留下諸多千古名句、名篇,和佛道兩家修行者的修煉事蹟。凡此五千載,士、農、工、商,世間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演繹出了得道、入道之法。上古黃帝,以帝王治世入道,行大道於天下,道成,乘龍而去。華佗、扁鵲等,道以醫顯,以醫入道。詩仙李白,以詩入道,終至位列仙班。魯班以匠入道,留名數千載。至於以武入道者,不計其數。

與此同時,源自於歐洲的格物、外向認知之法大行其道,西學東漸,中土盡為其所乘,為五千年文明的教化畫上了句號。文化準備已至極境,人們對佛道兩家入世、出世之法盡皆了然,內向外向認知均已齊備,五千年文明的果實瓜熟蒂落。

在世紀、紀元和地球更新周期更替之時,人類、生命、宇宙開始了新的篇章。如果我們把九宮圖中的奇數用卐代替,偶數用道家和先天大道的☯(與現在流傳的陰陽魚圖形略有不同)代替,化方為圓,就是上世紀末在中國出現的、然後迅速傳遍世界的圖形。河圖、洛書和九宮如同建築藍圖,經過五千年的建設、渲染、填充,一個完整的宇宙縮影圖形終於示現人間。自此,九宮完成了從藍圖到實體的過程。(第一部分完結)

李旭彤:挖掘五千年文明驚世寶藏 系列文章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敏)

相關文章
評論